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3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715篇
工业经济   78篇
计划管理   446篇
经济学   795篇
综合类   442篇
运输经济   11篇
旅游经济   18篇
贸易经济   395篇
农业经济   48篇
经济概况   4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337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295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基于2011-2020年沪深A股高新技术企业样本,探究公司治理框架下异质性机构投资者对企业双元创新投资的差异化作用机理,得出如下结论:①异质性机构投资者对于双元创新投资具有差异化影响,其中,专注型机构投资者更有利于双元创新投资;②专注型机构投资者影响决策者注意力资源配置,使其更注重探索性创新投资,临时型机构投资者基于市场迎合动机作用于开发性创新投资,且当管理层业绩和外部监管压力较大时,其对开发性创新投资的迎合动机更明显;③专注型机构投资者通过监督和激励管理层、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作用于企业双元创新投资,临时型机构投资者通过丰富投资者情绪作用于开发性创新投资未得到验证;④产业政策有助于增强专注型机构投资者对决策者注意力的影响,使其更专注于探索性创新投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临时型机构投资者的开发性创新迎合投资动机。研究结论为理解机构投资者差异化治理角色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2.
朱承亮  王珺 《技术经济》2022,41(1):24-32
企业是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主体,加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对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欧盟产业研发投资记分牌(2019)》和调研数据,从研发经费投入及结构视角分析了我国企业创新活动现状,并与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已经是研发经费投入主体和执行主体;相比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更具研发投资动力,是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主体;我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速较高,但研发经费投资规模和强度低于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我国企业科学研究经费布局明显低于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严重制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我国企业基础研究占比偏低与创新特性、企业使命、发展阶段、企业能力、体制机制等因素有关,新时代应重点引导和激励更多企业向"爱迪生象限"和"巴斯德象限"跃升。  相似文献   
123.
以我国2017—2019年沪深两市A股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企业为样本,基于股东视角分析股东对创新投入信息的反应,探讨这一反应在股权高度集中时的变化,并考察高管团队股权激励异质性因素向股东传递信号的机制。结果表明,创新投入与股东反应正相关;股权集中度正向调节创新投入与股东反应的关系;股权激励异质性负向调节创新投入与股东反应的关系,且该效应在民企中更加显著;经营风险是股权激励异质性负向影响股东对创新投入反应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24.
基于2011—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和门槛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的影响以及消费升级和研发投入强度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对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消费升级、研发投入强度分别在数字普惠金融对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的影响中表现出单一门槛效应和双重门槛效应。进一步的地区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仅对中西部地区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起到提升作用,消费升级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分别表现出双重门槛效应与单一门槛效应,研发投入强度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均表现出单一门槛效应。研究结果有助于丰富数字普惠金融应用于高技术制造业相关研究,为高技术制造业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提升创新韧性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25.
Soaring levels of public debt in low-income countries are fuelling concerns about their ability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uch as free access to primary education. In the late 1990s and 2000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troduced a series of debt relief initiatives aimed to restore debt sustainability among highly indebted countrie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mpact of these initiatives on primary school attendance. We exploit the temporal variation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policies, in combination with individual-level data from 177 Demographic and Health Surveys covering more than 1.5 million school-age children from 44 low-income countries to implement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and spatial difference-in-discontinuity estimators. Results suggest that debt relief initiatives, by freeing up additional public resources, have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d to increasing primary school attendance in heavily indebted countries. Impact heterogeneity analysis also shows that debt relief has been effective at reducing wealth-based, intergenerational, religious, ethnic and spatial inequalities in education. Our results provide robust evidence to assert that debt relief,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financing sources, can contribute to improving educational outcomes in highly indebted poor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26.
传统的净现值投资决策方法将不确定性视为一种损失,忽略了项目投资的灵活性和战略性,往往造成项目价值的低估,而实物期权弥补了NPV法的不足。本文将实物期权方法}J入房地产投资决策中,对比分析了传统净现值法的一些不足,介绍了实物期权的基本理论,并采用了B-S期权定价模型对房地产投资决策过程中蕴含的迟延期权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27.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态势与布局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企业在加速了国际化过程。本研究以中国企业在全球对外投资的宏观数据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针对1104家企业有效问卷进行分析,探讨中国企业海外的发展情况、布局特征及其差异性影响因素。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数量和规模在近几年快速成长、目的地和投资产业出现多元化的特征。但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不同的行业和区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总体而言,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对外投资规模比较均衡,但侧重于制造业为主;京津唐地区的企业海外投资侧重金融等服务业,单笔投资规模比较大。信息通信技术、建筑、纺织和机械行业的企业对外投资相对程度较高;各行业投资以东南亚居多;机械、信息技术和生物制药行业企业以获取海外知识为主,其它行业以获取海外市场、资源为主。最后提出促进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8.
健康、教育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与教育是人力资本诸多形成方式中最重要的两种,长期以来内生增长理论强调和重视教育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但健康与教育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健康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基于此,本文在Lucas(1988),Van Zon和Muysken(2001)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含最终产品、健康和教育的三部门模型。静态均衡、转移动态和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在总体人力资本的形成过程中,健康对广义人力资本的贡献份额大于教育;健康的增量而非健康人力资本存量水平有利于长期经济增长;健康的改善必须同时辅以教育人力资本的提高才能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公共健康支出对于健康人力资本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促进发展机会的均等和减贫;重视人力资本积累的经济体在10-15年后会呈现明显的经济绩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9.
美国2011年财政研发预算重点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下,美国联邦政府近两年的研发预算增幅甚微,2011年仅增加0.23%,但投向基础研究的资金增幅创下近五年新高,“气候”成为继“生物医学”之后又一大战略重点。本文简要分析美国联邦财政2011年研发预算的分布及其重点,及近年来美财政对研发战略投资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0.
法国战略分析中心2010年7月29日发布的一份针对法国博士就业问题的分析报告发现,法国博士毕业3年后的失业率在2007年首次超过了硕士;并且法国博士失业率是其他OECD国家的3倍。本文综合了该报告的一些调查结果,对法国就业状况和学位水平出现倒挂现象的原因,以及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做出了一些解读和分析,并提出法国博士的就业困境对中国的博士教育和人才战略可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