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6篇
财政金融   126篇
工业经济   25篇
计划管理   170篇
经济学   264篇
综合类   223篇
运输经济   4篇
旅游经济   11篇
贸易经济   109篇
农业经济   30篇
经济概况   1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201.
2000年中国GDP增长速度将超过1999年而预计增长7.95%,从而1999年将构成中国增长型经济周期拐点,中国经济循环从2000年起进入本次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  相似文献   
202.
本文详细介绍了新凯恩斯经济学下IS曲线和Phillips曲线的理论渊源和两种主要货币政策规则的思想,并针对我国的经济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的经济运行符合新凯恩斯经济下的前瞻性IS曲线和Phillips曲线,在此基础上模拟最优利率规则结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203.
从工程技术伦理、工程职业伦理、工程社会伦理三个方面对工程建设企业伦理与道德选择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并从企业文化和价值论的角度阐述了工程建设企业伦理与道德实践中的团队意识、互利互惠、义利并重及公平效率等内容。提出工程建设企业项目管理由于存在价值取向的缺失,常常导致建设工程项目各参与方存在契约方面的不公平,同样带来许多社会问题;提出当前我国建设工程企业伦理与道德实践应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企业员工伦理素质的提升;提出要自觉运用社会主义企业的主导价值观去激励教育员工,着眼于未来发展,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作为企业最高的伦理准则,坚持把社会整体性需要作为企业最深远的利益,塑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企业文化,推进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4.
王祥  苏梽芳 《南方经济》2014,32(3):21-37
本文在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框架下,运用福利损失函数和脉冲响应方法研究我国最优货币政策规则选择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规则相对于利率规则,使外生冲击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更持久,造成更大的福利损失,因此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规则应该逐步从货币供应量规则转向利率规则;在一定条件下,前瞻型利率规则、后顾型利率规则和泰勒规则所造成的福利损失相差不大,从便利的角度出发,中央银行应该选择后顾型利率规则。  相似文献   
205.
郭晓军  宋朝霞 《价值工程》2007,26(10):114-116
针对我国当前身份证使用中存在的重号与设计缺陷问题,强调了公民身份证的广泛社会活动功能和与信息化社会接轨的观点;并在认真分析身份证号码编码结构的基础上,论述了身份证号码编码改革的必要性与意义;探讨了新的身份证号码的编码原则、编码结构;提出了解决身份证号码编码重复的指纹码解决方案,以及全球定位技术应用的预留问题。  相似文献   
206.
道德和法律是人类历史上两大基本的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发挥着相辅相成的作用.法律以道德为价值内容,道德素养是法律执行的前提,道德教育是法律实施的基础.因此,应该从立法、司法、守法各个层面逐步构建法治社会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207.
[目的]粮食安全的根本是在耕地,关键在于耕地质量。目前新增耕地主要源于土地开发项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复垦项目等,这些新增耕地需要对其开展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工作,了解新增耕地的质量状况,分析其空间特征,这对落实国家耕地保护制度、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等具有重要作用。[方法]文章以南方典型丘陵区域——江西省宜春市作为研究区域,在新增耕地质量评价的基础上,运用地统计学、景观生态学、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宜春市新增耕地质量的空间特征,掌握耕地质量等别的分布规律,了解耕地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合理的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政策提供依据。[结果](1)Moran′s I值结果表明宜春市2014年新增耕地利用质量在空间分布上的空间自相关性最强,而耕地自然质量空间自相关性最弱。(2)景观破碎度指数结果表明优、高等别的新增耕地质量破碎度大于中、低等别的; 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新增耕地质量多样性指数比较大; 优势度指数结果表明新增耕地质量等别优势度指数比较小,与多样性指数结果相呼应; 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新增耕地质量等别均匀度指数相差不大,新增耕地质量等别比较均匀。(3)质心结果表明2013—2014年间宜春市新增耕地质量的格局整体上是向西南方向变化。[结论]宜春市新增耕地质量不高; 新增耕地的利用水平差异性较小,自然本底状况差异较大; 新增耕地质量等别类型多,各质量等别类型耕地均有增加,耕地质量参差不齐,较高等地的新增耕地相对低等地而言更破碎化; 新增耕地的开发格局向着西南方向移动; 该研究为南方丘陵区的新增耕地保护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8.
企业年金的发展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已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总结OECD国家的监管经验,对审慎性模式和定量限制模式进行比较出发,分析我国企业年金监管的内在动因,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确定我国应当采用何种监管模式,保证企业年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相似文献   
209.
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态势非常明显,但并非所有制造业空间集聚都会带来正效益。本文利用1997—2008年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数据,运用AMSZ准则对中国制造业资本积累的动态效率进行测算,并对典型制造业空间集聚规模及其资本积累动态效率关系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中国整体制造业资本积累动态效率不断提高,制造业内不同行业的资本积累动态效率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制造业空间集聚规模与资本积累的动态效率之间不是简单互为因果的均衡关系,只有部分地区、个别行业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而有些产业集聚程度较高地区集聚程度与资本积累动态效率反而偏离长期均衡关系,出现过度集聚、效率下降现象。  相似文献   
210.
ABSTRACT

As the peak-end rule suggests that the peak and the end moments are a better predictor of the overall evaluations of experiences than an average of the total experienc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role of the peak-end rule in predicting overall satisfaction with the visitors’ experiences. The data was collected from 187 visitors who participated in alleyway historical tour area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pport for the peak-end rule of visitor experiences associated with travel and tourism behavior. The study also suggests distinct roles for the visitors’ positive experiences of enjoyment, happiness, and pleasure with the demographic variables to explain the visitor satisfaction. Additionally, the research finding implies that the visitor experiences were enhanced at the peak and end moments rather than at the most memorable episodes during the historical tour activities. Tourism practitioners may provide a range of meaningful opportunities and differentiated programs with the participants by identify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eak-end experience and visitor satisfaction. Future research can focus on investigating other important antecedents of individuals’ experiences, and identifying the complex nature of visitors’ perception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experie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