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0篇
财政金融   53篇
工业经济   10篇
计划管理   153篇
经济学   218篇
综合类   117篇
运输经济   22篇
旅游经济   17篇
贸易经济   75篇
农业经济   103篇
经济概况   2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目的]黑龙江垦区作为中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地区,如何促进其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热点研究内容。[方法]文章运用能值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方法,以黑龙江垦区种养业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2009—2018年该系统能值投入的动态变化过程,并评价该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结果] 2009—2018年黑龙江农垦种养业生产系统的能值投入呈现“增长—平稳”的趋势。2018年能值投入为11.28×1021sej,不可更新的工业辅助能、可更新的环境资源是能值投入的主要来源,占能值投入总量的64.20%。其中,单位产值能值投入量为1.47×1015sej/万元,能值产出率为2.00,环境负载率为1.05,可持续发展指数为1.91。[结论]黑龙江垦区种养业生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近年来经济效益有所下降,较为依赖工业产品投入。因此,建议黑龙江垦区开展系统性研究,建立机械化生产定位观测站,加强农机具管理与应用,优化柴油和氮肥投入量,明确种养业可持续发展路径,形成区域特色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8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沈阳经济区县域经济空间分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欣  张平宇  刘晓琼  刘林 《经济地理》2012,32(12):79-84
以沈阳经济区23个县为研究单元,基于BP神经网络和ESDA方法,选取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等9项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分别研究2005和2010年县域经济空间分异的特征和驱动因素,并得出结论如下:①2005年沈阳经济区县域经济南北差异显著,2010年南北差异弱化。2005—2010年,南部的海城、大石桥等县市的经济水平较高,东北部的开原、调兵山等县市的经济水平上升,中南部的辽阳、灯塔等县市经济水平下降。②2005—2010年,沈阳经济区经济水平相近的县市在空间上的集聚特征有所弱化;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市在空间分布上形成沿交通轴线布局的县域经济带。③从局部差异来看,2005年在沈阳经济区南部形成岫岩、桓仁等"高高"型县域集聚区,以及北部的彰武、康平等"低低"型县域集聚区。到2010年,除开原市属于"高低"型县域外,其他县域经济的空间极化特征不明显。④深入分析沈阳经济区县域经济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得出结论如下:区位条件是县域经济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自上而下的政策驱动是县域经济空间分异的外部动力,中心城市的极化扩散作用是县域经济空间分异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83.
湾区经济作为全球化和市场化在特定地域衍生的高级经济形态,其创新性与开放性的空间互动关系更加明显。在探讨二者作用机理和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引入经济集聚度、协调耦合度和空间趋同分析等方法,实证研究了沪杭甬大湾区外向经济与创新经济在多维视角下的协调发展关系。结果显示,2006-2017年创新经济整体增速高于外向经济,上海的核心地位突出;创新经济总体集聚水平向外向经济拟合,但局部集聚空间等级分布差距明显,二者互动能力较弱;创新经济与外向经济的集聚性由磨合向高水平耦合演进,但仍处于中度失调水平,内部城市多处于高耦合低协调状态,但协调状态差异较大;湾区内部两经济系统的空间集聚水平均向自身稳定状态收敛,但外向经济对创新能力的提升效果不明显。最后,针对结论,对具体协调方案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84.
三峡移民工程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世界级难题,而库区移民的安稳致富是难中之难。忠县作为重庆库区第二大移民县,其移民的稳定和致富情况关乎移民工作全局,对和谐三峡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三峡移民工作的重心已由搬迁安置逐步转向安稳致富与和谐发展,移民安置工作遗留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均在积极加强调查研究,探讨相关政策措施,以利移民稳定和库区长治久安。移民安稳致富与和谐发展是一项牵动全局、意义深远的伟大工程,对构建和谐三峡工作的研究是一个长期性的历史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思考。  相似文献   
985.
城市发展定位是城市发展策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为城市指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城市发展若干相关策略制定的基本依据。在对海丰城市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分析,并对城市自身优势及制约因素做出正确分析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城市的定位及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86.
本文介绍了绥芬河自贸区开辟铁路互贸交易点、赋予农村农业合作社开展互市贸易经营权、拓展互贸商品进口准入国范围、创新俄籍自然人从事互贸业务规范化管理模式、培育互市贸易新业态新模式、金融外汇结算等制度创新的主要做法和实践效果,提出了贸易便利化要找准政策切入点、因时制宜、助力特色产业优化升级、加强内外联动、引领投资便利化、优化金融服务、注意防范风险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87.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是国家推进贸易新业态,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反事实"视角下的合成控制法和面板数据政策评估方法,运用67个城市2001-2019年的面板数据,评估了我国设立的第一批和第二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经济效应,并结合不同综试区的产业基础和制度改革的重点,比较分析不同综试区经济效应的地区差异性。结果表明,第一批杭州综试区对地区经济增长,对外贸易水平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第二批综试区的经济效应主要体现为对外贸易水平的促进作用,对地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效果不明显;在研究的五个综试区中,内陆地区综试区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沿海地区综试区。文章建议各地区综试区不能简单复制杭州的做法,应该结合当地的产业特征,主动进行制度创新,才能有效发挥综试区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另一方面,国家应该扩大内陆地区综试区的设立,以克服非沿海城市发展传统国际贸易的区位劣势,促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988.
研究目的:分析武汉城市圈的耕地利用变化过程并揭示其空间要素驱动机制,据此提出相对应的耕地保护建议。研究方法:变化轨迹法,景观格局指数,贝叶斯网络模型。研究结果:(1)1980—2020年,武汉城市圈的耕地转入与转出的面积差距逐渐缩小,不同时间段耕地减少去向基本保持一致,以耕地转向建设用地和水域为主。(2)1980—2000年,耕地转出过程在空间上表现较为剧烈,耕地转向建设用地呈现集中占用;2000—2020年,耕地转出与转入在空间上表现都较为剧烈,耕地转建设用地呈现破碎化占用,耕地破碎化现象加剧。(3)建设占用是导致武汉城市圈耕地利用变化的首要驱动因素,其次分别是生态占用、政策规划保护力、社会经济影响度,各因素对耕地转换的敏感性分别是12.49%、4.91%、3.11%、1.19%。研究结论:需要多措并举优化耕地空间格局,加强耕地资源保护与利用,促使耕地空间布局集中化、规模化和有序化。  相似文献   
989.
郭源园  吴磊  曾鹏 《南方经济》2022,41(11):128-140
城市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城市运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高铁的快速发展不仅加强了城市间的交通联系,也促进了城市与区域的经济发展。尤其在大都市区乃至城市群内部高铁出行日常化、公交化的背景下,城市内高铁站点的选址对于提升城市效率往往有重大影响。文章通过对我国历史上铁路站点的选址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历史条件下的高铁站点选址远郊的现实原因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目前城市发展和高铁出行不断增加的现状,讨论了大城市中心城区建设高铁站点的必要性,并以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基础,分别从"站"和"城"两维度对中心城区高铁设站的效益(交通网络效益和经济集聚效益)进行分析,结合对重庆北站和重庆西站为实证案例的成本分析,探讨"站-城"融合视角下的中心城区高铁设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0.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数字素养也逐渐成为了21世纪人们必备的素养之一,然而大部分老年群体的数字素养仍有所欠缺。此背景下,本文以雄安新区的农村老年居民为研究对象,基于30份样本的实地访谈调查,结合“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农村老年居民数字素养的现状。研究发现,雄安农村老年居民使用互联网的原因主要是社交和娱乐;在智能生活方面,互联网的使用情况参差不齐,使用率普遍较低。在此基础上,本文聚焦于农村老年居民,结合农村特点和居民习惯,提出适合农村老年居民的数字素养提升路径,帮助农村地区老年人更舒适、更便利地生活,从而提升全民的数字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