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80篇 |
免费 | 57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1056篇 |
工业经济 | 170篇 |
计划管理 | 653篇 |
经济学 | 1431篇 |
综合类 | 323篇 |
运输经济 | 124篇 |
旅游经济 | 43篇 |
贸易经济 | 526篇 |
农业经济 | 41篇 |
经济概况 | 472篇 |
信息产业经济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3篇 |
2022年 | 124篇 |
2021年 | 170篇 |
2020年 | 238篇 |
2019年 | 165篇 |
2018年 | 159篇 |
2017年 | 195篇 |
2016年 | 207篇 |
2015年 | 147篇 |
2014年 | 243篇 |
2013年 | 261篇 |
2012年 | 314篇 |
2011年 | 388篇 |
2010年 | 261篇 |
2009年 | 288篇 |
2008年 | 342篇 |
2007年 | 297篇 |
2006年 | 289篇 |
2005年 | 177篇 |
2004年 | 155篇 |
2003年 | 94篇 |
2002年 | 69篇 |
2001年 | 52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军民融合新创企业是推动我国国防建设和社会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军民融合社会关系网络具有丰富的异质性资源,可以有效促进军民融合新创企业成长。借鉴社会网络理论,构建以关系深度、关系广度、关系高度为代表的军民融合社会关系网络、耦合共生与军民融合新创企业成长理论模型,通过对收集的304份军民融合新创企业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军民融合社会关系网络对军民融合新创企业成长具有正向影响;耦合共生在军民融合社会关系网络与军民融合新创企业成长间发挥中介作用;创业导向显著调节耦合共生与军民融合新创企业成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62.
人力资本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总被引:81,自引:1,他引:81
本文采用Malmquist指数分析了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1996—2003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效率变化指数。为了减少计算偏差,我们在使用承认无效率项存在的生产前沿技术的同时,引入了人力资本要素。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人力资本水平增长迅速,30个省区的经济增长效率差距逐年扩大。同时我们发现在引入人力资本要素后,1996—2003年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得益于技术进步;如果不考虑人力资本存量,则低估了同期的效率提高程度,而高估了期间的技术进步指数。 相似文献
63.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效率:基于双重代理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选取深沪两地140家国有集团附属上市公司与100家非集团国有上市公司2003-2007年的平衡面板数据作为样本,从双重代理关系的视角实证分析了内部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均显示:(1)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上的主导代理关系为管理层代理关系,而非控股股东代理关系,即影响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代理问题为管理层代理问题,国有控股股东由于缺位并没有将内部资本市场异化为其进行利益侵占的隐蔽渠道;(2)从集团总部层面来讲,内部资本市场能够有效配置资金,但从成员公司的层面来讲,总部与成员公司经理的代理问题使内部资本市场的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64.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暴露与监控框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金融衍生工具的活动特点,观察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暴露,研究金融衍生工具各种监控方式的内涵、主要操作手法、适用的范围以及可供选择的对策,有助于建立起全球性金融衍生工具监控框架设计体系。 相似文献
65.
日益活跃的跨境资本流动与金融波动的关系备受学术界关注,"国际风险承担渠道效应"的提出使人们开始重视金融中介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全球79个国家1996-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考察了跨境资本流动对金融波动的影响,以及"国际风险承担渠道效应"存在与否。研究结果表明:大规模的跨境资本流动会增大金融体系脆弱性,加剧金融波动,对一国金融稳定造成强有力的威胁;跨境资本巨额的流出与流入均无助于金融稳定;跨境资本流动会通过影响金融中介的风险感知来改变其风险承担行为,最终会进一步放大跨境资本流动对金融稳定的负向作用,即存在"国际风险承担渠道效应"。因此,中国应坚持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体系与健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严守资本充足率这一重要风险防线,加强对跨境资本和金融中介行为的监管,维护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66.
《资本论》的土地流转观有着丰富而深刻的伦理意蕴。《资本论》指出土地所有权是因对劳动有意义而产生的经济权,因此,劳动者应成为土地流转的主体,公有制才是土地流转的应然的选择;《资本论》所谓的效率是服从人的发展的效率,私有化的土地流转不能实现此效率,从根本上看则是逆效率的;在资本主义土地制度取代封建土地制度的过程中,新兴的资产阶级运用各种手段强制性地开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道路,给广大农民与殖民地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人道灾难。《资本论》的土地流转观及其伦理蕴含论证了私有化的土地流转具有太多的不道德性,不是我国土地流转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67.
68.
In recent work on non-cooperative network formation star-shaped network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 particular theoretical
model of Bala and Goyal (2000) center-sponsored stars are the only strict Nash networks. In testing this theoretical model,
Falk and Kosfeld (2003) do not find experimental evidence that players select the center-sponsored star. Based on a slight
modification of Bala and Goyal’s model, we design a network formation experiment in which, depending on link costs, periphery-sponsored
stars and the empty network are the only strict Nash networks. We observe that almost all groups not only reach a strict Nash
network once but also switch the center player in periphery-sponsored stars several times. The main innovation in our experiment
is to use a continuous time framework which we believe to be a more realistic setting to study behavior in network formation
situations and which makes coordination on stars much easier than simultaneous strategy adaptation in discrete time.
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 Supplementary material is available in 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at http://dx.doi.org/10.1007/s10683-006-9125-1.
JEL Classification C72 · C92 · D81 相似文献
69.
基于全国范围内612份有效问卷,考察了社会责任取向的产生和影响作用机制,研究了外部制度压力、企业社会责任取向、内部伦理制度和企业社会资本4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外部制度压力对社会责任取向中法律取向和慈善取向有正向影响;伦理取向、慈善取向对内部伦理制度有正向影响;社会责任取向对企业社会资本有正向影响;内部伦理制度对企业社会资本有正向影响。首次将4个变量纳入一个框架模型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行为,并进一步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同时,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0.
Moon-Soo Kim Author Vitae Yongtae Park Author Vitae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09,76(5):688-699
The notion of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highlights the strategic importance of inter-industrial knowledge flows. Among others, the crucial rol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industry is emphasized. The pattern whereby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is created, accumulated and disseminated through the interactive learning among industries can be portrayed as a network. Based on the network theory, this empirical study analyses, from the dynamic perspective, inter-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structure of Korean industries during the reference period of early 1980s to mid-1990s. Overall, the density of the network increased over time, implying that the knowledge network has expanded and intensified. The role of the ICT industry in the global network has also increased but needs to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especially informatization of non-ICT industries by the outflow of ICT industrial knowledge in the future. The findings in turn render some important policy implications that should be addressed in developing technology polic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