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4篇
财政金融   94篇
工业经济   50篇
计划管理   190篇
经济学   150篇
综合类   88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18篇
贸易经济   144篇
农业经济   33篇
经济概况   9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新审计报告准则的施行旨在增加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及其决策相关性。以2015—2018年沪深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新审计报告施行后,上市公司的股价同步性显著下降,公司特质信息含量比例显著上升,股价特质信息效率显著提升,同时新审计报告的施行产生了增量信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新审计报告准则对资本市场特质信息效率的传导机制,发现投资者关注度对新审计报告(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数量)影响资本市场特质信息效率的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分样本检验的结果表明,虽然AH股共同上市公司和非AH股共同上市公司之间的结果存在细微差异但整体趋势相似。通过对新审计报告的影响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该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沿着国家治理整体构造、问责机制到国家审计这一逻辑路径,探究国家审计的本质,并解释国家审计差异化的原因.国家治理基本构造可分为四个层次,国家审计本质上属于经济问责,问责对象是政府治理系统中的任务确定及资源配置子系统.在经济问责系统中,国家审计的基本功能是经济问责信息保障机制,由于各国的国家治理整体构造和问责机制不同,因而出现不同国家的审计差异.  相似文献   
53.
孙成行  赵玉梅 《价值工程》2010,29(22):170-170
独立院校与公办院校的差异决定了它要求学风建设的方法和对策必定是有区别的,以前照抄照搬母体院校的"拿来主义"已不适应独立学院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它必须寻求一种特色创新机制,以期实现规模发展转变为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54.
缘于证券法律的不完备以及证券监管技术性和效率性的要求,证券监管及其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有其必然性。由于行使过程中有一定的自由裁量空间和个人判断,证券监管自由裁量权可能会被滥用,表现为证券监管机构拖延甚至不履行职责、在具体证券监管行为中监管措施前后不一、滋生权力寻租等。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公正与公平,将证券监管自由裁量权被滥用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需要完善实体法和程序法来限制证券监管自由裁量权的范围与幅度,强化行政和司法监督机制对证券监管自由裁量权的制约。  相似文献   
55.
以2005~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会计稳健性对盈余惯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可以显著降低盈余惯性。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中介,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师在会计稳健性影响盈余惯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表现有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的公司和有分析师关注的公司,会计稳健性对盈余惯性的缓解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考察会计稳健性缓解盈余惯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通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增强投资者关注度两条路径缓解了盈余惯性。  相似文献   
56.
公司治理与代理成本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公司治理机制的效率问题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学者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总资产周转率和管理费用率直接计量代理成本,并结合公司控制权性质和成长机会等因素,系统研究了董事会(含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管理层持股、大股东监控和债务融资(包括债务期限结构和债务来源)等治理机制的效率问题。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和治理机制的效率会因公司控制权的性质和成长机会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表现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或低成长机会公司的代理问题显得较突出。在公司治理机制效率方面,管理层持股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不具有治理效用,而独立董事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未发挥出治理作用;大股东监控和短期债务融资在低成长机会的公司中具有明显的治理作用。研究还发现,债务期限结构(短期债务融资)的治理效用是显著的,而债务来源(银行借款)的治理作用则是弱化的或恶化的,其存在不仅未缓和公司代理问题,反而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代理冲突,从而为不同性质的债务融资安排的治理效率差异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57.
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治理形成约束的角度入手,实证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较小.仅发现两职分离的领导权结构以及分散的股权结构能够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没有发现董事会、债权人以及管理层激励合约等治理机制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产品市场竞争能够对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形成约束,在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情况下,产品市场竞争则会进一步降低信息披露质量.产品市场竞争等外部控制机制作用的积极发挥依赖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良好建立.  相似文献   
58.
Even though many firms conduct most of their business domestically,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research has remained remarkably silent on the role of a firm's domestic footprint in its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We shed light on that role by exploring how the size of a firm's domestic footprint influences the cultural distance that the firm adds to its country portfolio when expanding internationally. Integrating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 and the attention‐based view, we hypothesize that a firm's domestic footprint has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with added cultural distance (ACD), and that domestic policy uncertainty strengthens this relationship whereas domestic demand uncertainty weakens it. We find robust support for our hypotheses in a sample of the world's largest retailers covering the period 2000–07, indicating that a firm's domestic footprint and domestic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ies jointly shape cross‐cultural expansion strategie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ACDs reflect headquarters executives' desire to avoid ineffective foreign expansions, hinting at possible biases in studies of the performance effects of distance.  相似文献   
59.
无功功率补偿在供配电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功补偿能减少线路的损耗、减小导线截面积和变压器容量、减少线路压降。无功补偿的方式有变电所集中补偿、用电负荷就地补偿、配电线路的分散补偿等。无功补偿应注意的问题有防止产生自励、谐波问题、无功倒送问题、电压调节方式的补偿给设备带来的问题等。无功补偿的发展方向有电力有源滤波器、统一潮流控制器这说明了无功补偿在企业供配电系统设计中的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60.
Research on location-based advertising (LBA) suggests that the merits of LBA lie in the fact that consumers can be targeted with location-congruent ads on their personal mobile devices. However, LBA consists of two underlying constructs: a mobile (vs. point-of-sales) advertising medium and location congruency (vs. location incongruency). This study aims to disentangle these underlying constructs by showing that they differentially affect the efficacy of an ad. Using a virtual reality lab experiment, this study shows that location-congruent ads result in increased choice for the target brand as compared to location-incongruent ads, independent of medium type. However, in location-incongruent situations, mobile ads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than point-of-sales display ads. The advantages of LBA thus do not seem to emanate from medium type, but rather from the congruency between the ad and product location. When the ad is received at a different location than the product, the mobile medium is able to enhance consumers' ad atten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