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2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104篇
财政金融   189篇
工业经济   492篇
计划管理   3264篇
经济学   644篇
综合类   475篇
运输经济   122篇
旅游经济   64篇
贸易经济   1364篇
农业经济   217篇
经济概况   606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220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533篇
  2013年   484篇
  2012年   587篇
  2011年   768篇
  2010年   531篇
  2009年   436篇
  2008年   691篇
  2007年   604篇
  2006年   442篇
  2005年   364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发展中国家核心产业链与核心技术链的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本文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追赶战略的实现,应依靠产业和技术的协同发展,尤其是核心产业链和核心技术链的协同发展。本文界定了核心产业链和核心技术链的概念;在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技术与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指出发展中国家技术与产业协同发展的起步模式是“产业发展拉动技术进步”,而非“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发展”的一般模式;重点研究基于追赶战略的发展中国家核心产业链与核心技术链的协同发展机制,并结合案例来说明。  相似文献   
142.
经济全球化下基于企业能力的价值链优化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本文主要探讨了经济全球化下,基于企业能力的价值链优化问题。文中将企业活动按其价值创造大小划分为:核心活动、亚核心活动和基础活动三类;分析企业自主执行各项活动能力的强弱;构建企业活动、能力与战略选择矩阵,从企业能力与企业活动的匹配关系角度,对企业活动进行恰当的战略选择:自制、合作或外包,以优化企业价值链,实现企业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3.
以集群为发展模式的地方经济已逐渐纳入全球产业网络,它的竞争力提升,不仅需要挖掘集群的内部联系,更需要在全球价值链中与区域外的经济行为主体积极互动、不断调整自身嵌入全球产业价值链的方式,创造、保持和捕捉价值。文章以建筑陶瓷产业的实例分析为依托,阐述意大利、西班牙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如何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实现集群的升级和发展,并控制全球产业的动态变化;探讨中国本土建筑陶瓷集群与国际建筑陶瓷集群间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互动,对中国建筑陶瓷地方产业集群产生、发展、升级和区域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分析目前国内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面临的挑战,提出在全球产业视角下促进集群升级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44.
外资企业的要素属权结构与出口增加值的收益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产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外资企业积极参与一国的生产和出口,并从所在国的出口中获取收益。外资企业的出口增加值中既包括了本国要素所产生的增加值,也包括了外国要素所产生的增加值,形成了外资企业出口增加值中的要素属权结构。研究外资企业出口增加值中的要素属权结构,一方面,有助于学术界理解外国要素流入对于本国要素出口增加值的拉动效应;另一方面,有利于学术界厘清外国要素流入所形成的要素收益分配效应。本文运用微观企业数据测算发现:2000—2013年在外资加工出口企业中,中国属权要素出口增加值占属地出口增加值的平均比重为65.85%,两者之间的平均背离程度为34.15%。本文进一步运用区分异质性企业的投入产出表进行测算发现:2012年在外资加工贸易企业和非加工贸易企业出口中,中国属权要素出口增加值与属地要素出口增加值的背离相对值分别为30.13%和25.32%。本文认为属地出口增加值已经不能充分反映外资企业出口中的本国要素收益,研究外资企业出口增加值中的要素属权结构有利于学术界认识增加值贸易中国内要素的实际收益,也可以为一国政府的对外贸易谈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5.
用神经网络对开式冷挤压极限变形程度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基于 BP网络的极限变形程度预测的分析方法 ,得到了开式冷挤压εmax神经网络计算结果 ,与实验结果比较 ,其精度较高 ,证明了神经网络模型在开式冷挤压工艺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6.
产业组织的垂直解体与网络化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本文提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形态出现从垂直一体化向垂直解体发展的趋势,并对产业组织垂直解体的模式、特征以及垂直解体的空间发展进行了详细分析。本文认为,垂直解体后的企业并非简单地从科层回到市场,而是形成介于科层和市场之间的网络化关系。最后,作者对垂直解体和网络化对生产绩效、生产方式和国际分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7.
OEM企业是珠三角区域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其持续成长有利于提高珠三角产业国际竞争力。我们分析了OEM企业成长与全球价值链外包体系的动态演变.并归纳出全球价值链外包体系中的OEM企业的一般成长路径。我们将珠三角OEM企业划分为两大阵营,分别探讨了企业实现持续成长的路径选择:第一阵营主动承接价值链高端环节,一部分企业从OEM向ODM转变,另一些则走OEM与OBM相结合的成长模式.也鼓励大企业适当的相关多元化;第二阵营要“做大”OEM,实现规模经济,并向配套产业的方向发展。OEM企业持续成长还要有一个良好的外生环境,主要包括发展机遇、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等。  相似文献   
148.
本文在全球价值链框架下,研究我国本土装备制造业市场空间障碍的产生机制以及实现有效产业升级的政策取向问题。本文发现,作为购买者驱动型全球价值链的主导者,国际大买家将从实现自身最优利润出发,设定从发展中国家消费品厂商采购的最优产品质量要求。为了获得质量更好的消费品,国际大买家愿意提高采购价格。国际大买家的纵向压价行为,与选择以发达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的策略,均有利于其方便设定最优产品质量要求。发展中国家消费品厂商被国际大买家俘获后,倾向于选择进口机器设备,这使本土装备制造业面临必然的市场空间障碍。构建国家价值链,提高价值链终端的竞争程度,有助于突破本土装备制造业的市场空间障碍。  相似文献   
149.
在对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模式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聚焦B2B电商平台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对9家典型B2B电商平台开展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及其产品进行了描述,并从平台涉及领域、供应链金融开始时间、金融产品模式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B2B电商平台往往是采取与金融机构合作的方式获取供应链金融资金需求;开展大宗物资交易的B2B电商平台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相对较早;与传统线下供应链金融业务相比,B2B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在信用融资和订单融资方面更有优势;B2B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产品可以根据不同平台以及买卖双方的特点进行创新设计,最后为电商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0.
Major changes are currently taking place within purchasing functions of manufacturing firms. Purchasing is shifting its focus from daily procurement activities to long term, value-adding purchasing and supply chain initiative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responding to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electronic procurement (E-procurement), which refers to the utilization of the internet to buy and sell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purchasing have changed markedly over the last few decades, purchasing focused heavily on the transactional elements of the procurement process. Purchasing was accepted as a support function that provides for the sourcing needs of other departments. The development of materials management and introduction of new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in the 1970s brought pre-and post-production flows closer together. The manufacturing-purchasing interface strengthened, creating a need to align the buying cycle with production requirements. Purchasing started to create a "culture" that could help it to attain a more proactive role in the company and start taking responsibility in produ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 activities. The research reported here was undertaken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purchasing on this thesis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by (1) investigating current and emerging E-procurement practices, (2) identifying the critical elements of strategic sourcing, and (3)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strategic souring and E-procurement on fn'm and supply management performance through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