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39篇 |
免费 | 478篇 |
国内免费 | 327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614篇 |
工业经济 | 834篇 |
计划管理 | 3232篇 |
经济学 | 3163篇 |
综合类 | 1827篇 |
运输经济 | 48篇 |
旅游经济 | 88篇 |
贸易经济 | 1719篇 |
农业经济 | 371篇 |
经济概况 | 23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1篇 |
2023年 | 328篇 |
2022年 | 361篇 |
2021年 | 495篇 |
2020年 | 594篇 |
2019年 | 411篇 |
2018年 | 288篇 |
2017年 | 386篇 |
2016年 | 430篇 |
2015年 | 487篇 |
2014年 | 991篇 |
2013年 | 1140篇 |
2012年 | 1119篇 |
2011年 | 1181篇 |
2010年 | 947篇 |
2009年 | 826篇 |
2008年 | 905篇 |
2007年 | 804篇 |
2006年 | 705篇 |
2005年 | 477篇 |
2004年 | 326篇 |
2003年 | 262篇 |
2002年 | 152篇 |
2001年 | 125篇 |
2000年 | 82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Why do some new technologies emerge and quickly supplant incumbent technologies while others take years or decades to take off? We explore this question by presenting a framework that considers both the focal competing technologies as well as the ecosystems in which they are embedded. Within our framework, each episode of technology transi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ecosystem emergence challenge that confronts the new technology and the ecosystem extension opportunity that is available to the old technology. We identify four qualitatively distinct regimes with clear predictions for the pace of substitution. Evidence from 10 episodes of technology transitions in the semiconductor lithography equipment industry from 1972 to 2009 offers strong support for our framework. We discuss the implication of our approach for firm strategy.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2.
刘国巍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7)
针对社会资本如何影响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问题,文章基于创新绩效视角,首先构建了社会资本结构维、关系维和认知维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影响的理论框架;然后,选择我国132家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为研究对象,利用指定搜索方法确定结构维、关系维和认知维之间的最佳互动关系,并对所提假设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和模型修正。修正模型的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产生(0.69)直接正向影响;节点度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提升的影响不明显;社会资本各维度及其测度指标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产生小于0.5的间接正向影响;结构维对关系维与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3.
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维胜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6):58-61
高新技术企业是属于知识聚集和技术密集的企业,提高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是高新技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更是推动高新技术企业走向快速发展的必然途径。本文系统的分析了技术创新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意义,从外部大环境和企业内部自身环境所存在的不足而导致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列举了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所出现的具体问题,同时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并作出了有益的探讨,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研究,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向高级化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84.
论企业家的系统创新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启明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9(4):10-14
创新意识是企业家的一种本能.创新不等于发明创造,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企业家的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首要是创新意识,包括观念创新意识、制度创新意识,市场创新意识,管理创新意识等. 相似文献
85.
芬兰科技创新之路及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信息科技革命浪潮中,芬兰通过重视发展教育和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加大研发投入对科技自主创新的支持,迅速地从上世纪初落后的农业国而快速发展成为1960年代经济、科技高度发达的高福利制国家,同时在2003年之后又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被誉为"芬兰奇迹".当前,我国西部地区与芬兰经济腾飞前有许多相似之处.文章主要分析了芬兰走科技创新之路的前提,阐述了其高科技发展战略及相应举措,重点探讨了主要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现状,最后,结合我国当前的西部大开发提出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6.
实施旅游产品创新战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研究在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国内旅游需求日益增强的情况下,旅游产品创新对改善我国旅游环境,引导旅游者消费,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提出了旅游经营者在知识经济时代进行旅游产品创新时应该坚持的战略,积极开发时涉及的领域,并对保证旅游产品创新顺利实施的支持系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7.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对于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担负着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职责的国家审计机关,也应与时俱进,强化社会生态文明理念,创新资源环境审计方式方法,确保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在国家治理中科学、有效地发挥。 相似文献
88.
李家瑗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22(1)
从会计政策的制定及选择、资产及产权价值真实性影响及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等效等方面看到,会计是具宏观属性的,会计为经济发展服务,这是对会计基本职能的更深化的认识.会计的宏观属性及其基本职能内涵构成了会计为区域经济服务的理论依据.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东盟国际会计人才培养创新实验班的改革和创新,在目标创新、规格创新和体制创新方面描述了区域性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框架. 相似文献
89.
从我国大规模引进外资的实际情况出发,发现外资企业只是依靠其庞大的规模提高自身在我国经济以及技术创新中的地位。它们对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并不明显高于内资企业,并未起到预期的带动我国内资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其地位和作用完全不对称。 相似文献
90.
How does a cluster relocate across the border? The ca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luster in the Taiwan-Suzhou reg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uan-Kai Lee Author Vitae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09,76(3):371-381
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cross-border regions have proliferated at the borders of formal socialist countries, especially in China. Existing accounts of these emergences treat them either at the macro-level, focusing on political initiatives, or at the micro-level, with emphasis on social and economic relations. This paper uses the Taiwan-Suzhou cross-border region as a case study for suggesting a meso-level approach, arguing that as a result of continuous interactions between individual Taiwane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irms and opportunity structures generated by the selective opening of the Chinese border, the formation of cross-border high-tech regions is shaped and determined at the level of the industrial system. The industrial system acts as a platform for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local elites and foreign investors and among individual firms within this system. The formation of the cross-border high-tech region thus involves the relocation and institutional re-embedding of industrial systems across the border, which has been accompanied by the systemic building of Taiwanese firms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of Chinese local states on the other.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