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00篇 |
免费 | 320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165篇 |
工业经济 | 561篇 |
计划管理 | 984篇 |
经济学 | 933篇 |
综合类 | 376篇 |
运输经济 | 26篇 |
旅游经济 | 41篇 |
贸易经济 | 441篇 |
农业经济 | 311篇 |
经济概况 | 59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3篇 |
2024年 | 105篇 |
2023年 | 103篇 |
2022年 | 110篇 |
2021年 | 147篇 |
2020年 | 152篇 |
2019年 | 117篇 |
2018年 | 94篇 |
2017年 | 133篇 |
2016年 | 152篇 |
2015年 | 167篇 |
2014年 | 366篇 |
2013年 | 316篇 |
2012年 | 423篇 |
2011年 | 532篇 |
2010年 | 376篇 |
2009年 | 250篇 |
2008年 | 238篇 |
2007年 | 163篇 |
2006年 | 132篇 |
2005年 | 73篇 |
2004年 | 41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邵汉华;王庆祥;何铿辉 《经济地理》2025,45(1):17-24
文章基于2006—2020中国30个省份数据量化评估减污降碳协同水平,通过Dagum基尼系数、空间马尔可夫链等方法分析减污降碳协同水平的时空演变趋势,实证检验了绿色技术创新对减污降碳协同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减污降碳协同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全国及三大区域减污降碳协同水平的空间差异均表现为下降态势。(2)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环境规制与政府财政支持在绿色技术创新对减污降碳协同水平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3)能源消耗强度揭示了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减污降碳协同水平的机制途径,环境规制和政府财政支持分别在此影响路径上起负向与正向的调节作用。(4)异质性分析表明,中西部地区绿色技术创新对减污降碳协同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东部地区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32.
在中国式分权的背景下,出于缓解自身财政压力和政治晋升等动因,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区域电力需求。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1999—2010年30个省区的动态面板系统进行估计分析,结果与理论预期相吻合:财政分权、电力需求、市场化都能促进经济增长,各省区的经济增长、第二产业比重、市场化程度、城市化水平显著地影响了电力需求,财政分权、人口、电力耗能指数与电力需求正相关,价格与电力需求负相关;而在不同省区,同一影响因素对电力需求的作用力度不同。 相似文献
33.
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能源审计是国家建立节能优先长效机制的具体举措,研究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的技术和方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火力发电厂生产和经营的物理过程、财务过程和管理过程3个维度切入,探讨了开展火电厂能源审计的主要程序及其“三图三表一报告”技术分析体系的能源审计方法。 相似文献
34.
本文利用计量经济理论,建立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工业化水平、能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到以下结论:第一,能源、环境、工业化和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第二,经济增长和工业化水平是造成能源消费和环境问题的格兰杰原因,经济增长和工业化水平间相互影响;第三,短期内经济增长和工业化水平是影响能源消费、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5.
采用王铮等人提出的中国碳排放预估模型,测算在经济平稳增长条件下,中部六省未来的能源碳排放趋势,考虑了6省未来水泥工业的碳排放,并采用CO2FIX模型计算各省森林碳汇量,从而得出各省的净碳排放量,为各省制定碳排放战略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各省的能源碳排放量都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能源碳排放高峰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是河南、湖南、山西、安徽、江西、湖北;6个省份水泥工业的碳排放都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水泥工业产生的碳排放量最大的是河南,最小的是山西;累计森林碳汇量最大的是江西省,其次是湖南省,河南省最小;各省应在减少能源碳排放的同时,控制水泥工业产生的碳排放,积极增加森林碳汇,从多方入手减少碳排放。 相似文献
36.
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在给我国带来持续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中国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基于1992-2012年中国进口(非竞争型)可比价投入产出表,从经济发展方式的三大内涵出发,运用IO-SDA模型构建全面反映经济发展方式的9个变量,对经济发展方式各构成因素的变化对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研究期内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显著降低了中国的碳排放强度,主要原因在于能源强度的降低,其次为能源结构的变化及二、三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但中间投入结构、最终需求结构、制造业结构、三次产业结构、进口率等因素的变化均不利于中国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实现碳减排目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7.
38.
西部地区农村人口众多,农村能源建设是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而沼气建设是西部农村能源建设的重点。文章在介绍西部地区农村能源概况的基础上,对农户收入水平对沼气消费的影响进行理论、实证分析,得出农户人均纯收入水平对农村人均沼气消费量的影响是非线性关系的结论,提出针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农村能源短缺,促进生态农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9.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于推进\"双碳\"目标实现起着关键作用,准确预测销量对于政策制定和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其历史销量数据分别构建季节性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SARIMA)和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预测销量.为提升模型预测效果,集成单一模型得到 ARIMA-LSTM(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长短期记忆)组合模型,将销量数据分解为线性和非线性两部分,使用 ARIMA模型预测销量数据中的趋势,模型的残差及其余非线性部分的数据使用 LSTM模型预测,最终将模型的预测结果合并.将组合模型应用于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测,预测精度为 90.96%,效果较单一模型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40.
田连雨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4,(6):28-31
Q/SY DQ0804-2002《采油岗位技能操作程序及要求》中规定抽油机井平衡率应达到85%以上;皮带上好后,皮带下按不超过二指为松紧适合;加完盘根后,应不渗不漏,光杆不发热。该标准定性给出了一个参考范围,没有定量给出具体参数,无法作为能耗节点控制参数标准执行使用。通过应用CDY-IA型抽油机井电机多参数测试仪,现场测试不同生产状况抽油机井在不同平衡率、皮带张紧力和盘根松紧度工作状态下的能耗值,对试验数据回归分析,确定出抽油机井最佳能耗调整范围平衡率在90%~100%之间;皮带张紧力在15~20N之间;盘根松紧度力矩值小于60N·m。研制了皮带和盘根松紧度测试仪,实现了皮带张紧力和盘根松紧度定量管理。经现场应用和效果评价,节电率达11.66%,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