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30篇
  免费   521篇
  国内免费   254篇
财政金融   2780篇
工业经济   399篇
计划管理   2329篇
经济学   2481篇
综合类   2673篇
运输经济   31篇
旅游经济   53篇
贸易经济   1676篇
农业经济   284篇
经济概况   1799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371篇
  2020年   463篇
  2019年   321篇
  2018年   321篇
  2017年   339篇
  2016年   401篇
  2015年   425篇
  2014年   932篇
  2013年   1176篇
  2012年   1128篇
  2011年   1388篇
  2010年   1099篇
  2009年   1173篇
  2008年   866篇
  2007年   808篇
  2006年   827篇
  2005年   604篇
  2004年   402篇
  2003年   341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ABSTRACT

The argument over the effects of financial structures on economic growth remains unsettled. This study, therefore, compares the dynamic correlation and lead–la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fferent financial approaches within the banking sector (that is, traditional bank loans versus innovative financial leasing) and economic growth. We employ a continuous wavelet analysis using time-series data from 1982–2017 from the US (the world’s largest developed country) and China (the world’s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1) episodes of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usually emerge during periods of reform, crisis or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2) in China, traditional banking promotes economic growth in the long term, while the real economy only imputes the evolution of banks during critical economic reforms in the short term. Meanwhile, financial leasing could on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conomy under suitable regulation; and (3) in the US, before the crises, the irrational growth of the real economy could increase bank assets, while during the crises, the traditional banking approach harms economic growth, and after the crises, financial leas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covery. Therefore, we suggest that policymakers should establish adequat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to solve the situation.  相似文献   
102.
2005年起,我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经济运行方式发生了变化,国债政策作为以前积极财政政策调节经济方向的重要工具也应采取相应变化以促进经济向前发展.由此加强我国国债规模管理,不仅应从总体上缩小国债规模,更应该注重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率,对其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03.
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 来自中国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时间序列框架内的格兰杰因果分析、协整技术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本文评价1978-2005年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数量联系.实证分析发现,控制政府支出和贸易开放度后,金融体系资金运用和金融深度都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且都与经济增长正相关.而且,基于自回归分布滞后边界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本文也实证检验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分别控制政府支出和贸易开放度后,金融市场总融资额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而经济增长是股票市场周转率的格兰杰原因.文章最后给出实证结论和简短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4.
金融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即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金融发展的降低贫困效应、金融发展的非均衡效应。本文利用中国和省级1978~2004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实证与理论假说相符。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5.
20世纪90年代拉美国家的财政失衡有所缓解,但是债务负担依然沉重,尤其"顺周期"的财政政策导致宏观经济更加不稳定,削弱了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在"华盛顿共识"的影响下,拉美国家主要实施了强化财政纪律、调整公共支出结构、大幅度削减关税以及国有企业私有化等方面的财政改革,试图通过中短期的财政调整来解决长期存在的发展依赖外资和收入分配不公等诸多结构性矛盾,然而这种改革方式的有效性非常有限,其财政改革的经验教训可为我国财政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6.
世界上很多国家通常都把货币需求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稳定的货币需求对一国的货币政策甚至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创新对我国货币需求的稳定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我国货币需求与实际产出等变量之间的稳定关系只有在考虑金融创新的影响时才能够成立.  相似文献   
107.
明确地划定双边汇率监督覆盖的范围是IMF新决议的重大突破。新决议以外部稳定作为统领原则和核心,借助临近原则将对外部稳定具有直接和重要影响的会员国政策纳入汇率监督的范围。新决议还对国内政策、国内稳定与外部稳定的关系做了廓清,认为国内政策通过促进国内稳定来促进外部稳定,同时对经济增长与外部稳定的关系进行了明确。新决议对我国具有重要影响,我国应重视但不应不适当地放大新决议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利用新决议的特点和有利规定为人民币汇率主动、可控和渐进性改革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8.
企业生态效率指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境会计管理的目的是使环境成本投入所达到的环保效果与环保经济效益最大化,以实现可持续经营。选择适当的环境业绩指标和财务业绩指标,并把它们很好地结合起来,能够充分反映和恰当评价企业的财务和环境效益,有利于使企业业绩评价更加全面、合理。本文根据国内外生态效率指标的研究状况,结合环境业绩指标和财务指标,探讨生态效率指标的重要作用,并试图构建出更为合理和有效的生态效率指标。  相似文献   
109.
高玉凤 《物流科技》2004,27(3):94-96
为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2001年11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鉴于美国是实行中期报告制度最早的国家,其制度也相对完善,本文拟将我国中期财务报准则同美国的相关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IAS34作粗浅的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借鉴国外准则之长处,有利于推动我国中期报告理论和实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0.
郭强  王辉坡 《物流科技》2005,28(2):101-105
随着我国企业的逐步国际化,企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也越来越具有国际化的特征。我国企业面临着如何在国际化的背景下评估自己对金融风险的管理能力,从而为提高金融风险的管理能力提供借鉴。本文试图通过构造基于综合模糊评价的企业金融风险管理评价模型,为我国企业提供一个简单实用的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