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6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54篇
财政金融   337篇
工业经济   136篇
计划管理   417篇
经济学   651篇
综合类   400篇
运输经济   7篇
旅游经济   24篇
贸易经济   406篇
农业经济   150篇
经济概况   34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31.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nationalizing Chinese firms into local host markets. We explore the market‐driven investment of a new wave of Chinese private and local state‐owned firms in Australia since 2012, which has replaced the initial large‐scale investment in resources by central state‐owned enterprises. Using an in‐depth analysis of nine Chinese firms operating in various sectors of the Australian market, we argue that market integration, adaptation, and bilateral institution‐building through co‐evolution and empowerment of local subsidiaries of Chines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results in entrepreneurial autonomy and characterizes a new generation of Chinese investors. We propose that Chinese multinational subsidiaries have transferred domestic practices to the Australian market and have reconfigured domestic and host market resources to gain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ir original investment industry and new industries. Our study advances middle‐range theory building and provides a pract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Chinese investors, their potential to disrupt local markets, and their responsiveness to market‐oriented institutional guidanc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the bilateral institution‐building and resource reconfiguration capabilitie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can be transferred to other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markets, including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32.
The present study develop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that sheds light on whether institutional pressures (i.e., normative, mimetic, and coercive) and corporate support can improve innovative behavior across different societies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national cultural dimensions on this link. Our study validated these arguments empirically using data from the 2018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GEM).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rom 2,618 respondents.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full-time non-managerial employees selected, from different departments of various four- and five-star hotels across five economically and culturally different societies (UK, UAE, Germany, China, USA).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oth institutional pressures and corporate support have positive influence on employees’ innovative behaviour. Furthermore, Hotels in cultures with high levels of individualism and low levels of uncertainty avoidance, power distance, and masculinity will indicate higher levels of innovative behaviour in response to corporate support programs. While, hotels in nations with high levels of power distance, collectivism, uncertainty avoidance, and masculinity will indicate higher levels of innovative behaviour in response to normative, mimetic, and coercive pressure. These findings provid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innovative behaviour by developing and validating a multilevel model empirically in the hospitality context.  相似文献   
133.
研究目的:明确农村宅基地资格权的权利属性与内涵,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索资格权实现的路径框架,为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文义解释、历史分析、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研究结果:针对当前宅基地资格权的权利内涵不清、实现路径不明、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本文从保障性内涵和现行制度体系适应性出发,认为资格权应当具备成员权内涵,具有身份性、无偿性、长期性、均等性等特征,并基于此从福利多元主义视角构建了宅基地资格权的实现路径理论框架,提出在宅基地资格权的实现过程中,应设立政府、集体、市场和家庭的四元供给主体,并通过城乡统筹保障农民宅基地资格权的多元动态实现,同时运用此理论框架对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羊坊三村宅基地改革实践经验进行了案例研究和分析。研究结论:资格权应当在兼顾主体意愿和历史根源基础上以成员资格为依据进行主体认定,以资格公平性和均等性为原则,以"实物+货币"双重动态机制和城乡统筹机制构建实现路径,推动"户有所居",并通过宅基地资格权的多元动态实现推动农村住房保障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4.
行政审批改革与制度性交易成本——基于效率评价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性交易成本是经济主体为遵守制度规定而产生的非生产性成本,行政审批改革通过提高经营效率、节约时间成本、降低资金成本和促进行业竞争四种途径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本文通过对我国地市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后发现,行政审批改革可以有效降低地区制度性交易成本;当行政审批改革发生在营商环境相对较差的中西部城市、距离省会城市较近的城市以及当城市获得法律支撑时,能够更显著地降低当地制度性交易成本。本文据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减少不必要的审批事项;健全改革激励机制,确保政策的贯彻与落实;通过机构设置、法律规定、权责划分等进行配套措施改革。  相似文献   
135.
绿色信贷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履行环境责任的重要途径,然而现行制度在信贷风险分担、长效推动、环境绩效的监督测算等方面都还存在不足。本文在解析绿色信贷和生态创新一致性目标的基础上,以推动企业生态创新的全新视角,构建面向企业生态创新的绿色信贷信用担保授信机制和环境效益监测机制,并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环境收益下绿色信贷的差异性浮动合同利率管理模式和第三方担保机构的多元业务管理模式,为绿色信贷的制度创新提供建议参考。面向企业生态创新的绿色信贷制度,可在激励企业加大生态创新、提升竞争力的同时,降低绿色信贷的信贷违约风险和环境社会风险,有助于绿色信贷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6.
退出威胁是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重要方式。本文以2010?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机构投资者的退出威胁与企业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能够抑制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而对应计盈余管理的影响并不显著;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能够降低真实和应计盈余管理水平。进一步考虑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发现,相比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抗压型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更可能降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当管理层的薪酬对股价越敏感时,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的作用越大;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的影响效应在民营企业中更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认识我国机构投资者,尤其是以QFII和社保基金为代表的抗压型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7.
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基于“经济人理性”假定,设计出了精密、精巧、精致的委托代理制度,有效化解了现代企业中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利益冲突并提升了企业运营效率。然而,现代企业实践已经证明,即使委托代理制度十分精密、精巧、精致,仍然没有彻底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企业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问题。因此,必须拓展既有理论视野,从“经济人理性”假定拓展到“经济人+社会人+家庭人复合理性”假定,这样就能够实现委托代理理论视野的拓展。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研究方法和双边对称信任数理模型表明:基于委托代理制度,进一步强化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双边对称信任度,可以进一步化解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并且改善企业运营效率。基于这一结论,强化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双边对称信任度的具体路径是优化社会信任环境系统。  相似文献   
138.
当前文献对参与产学研互动是否会正向或负向影响科研人员的学术绩效尚未形成一致结论。本文搜集参加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计划的共3 524名科研人员的相关数据,考察参与学企人员流动形式的产学研互动对其学术绩效的影响,包括对国际和国内论文发表的影响。研究发现,参与学企人员流动对学术绩效既有正向促进作用,也有负向削弱效应。结果表明,参与计划对特派员国际论文发表的促进作用大于国内论文。参与后,特派员国际论文发表的增长速率有显著增加,而国内论文发表的增长速率却明显减低。且高层次院校科研人员参与学企人员流动比一般院校人员获得更高的国际论文产出。本地科研人员参与学企人员流动能够比区域外人员获得更高的国际论文产出。研究结论对平衡科研人员学术研究和创新成果转化活动的政府产学研政策、学研机构行政机制和企业管理策略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9.
制度创新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当前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与面临挑战分析的基础上,从水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的现实需求出发,探讨我国水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的原则和目标,提出水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应从法规体系、决策体系、管理体制、管理制度、考评体系等方面重点突破,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系统完备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0.
唐代寺院的水碾硙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平 《中国农史》2005,24(4):44-50
唐代佛教寺院经济发展到了兴盛阶段,其经济活动和整个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寺院大规模的水碾硙经营活动,对于国家经济和管理制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唐王朝水权管理制度的变迁,在国家制度建设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其绩效有限。从佛教寺院水碾硙经营的角度进行考察,表明唐代寺院经济与当时国家制度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而且其影响已逐步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