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0篇
财政金融   81篇
工业经济   14篇
计划管理   212篇
经济学   82篇
综合类   80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96篇
农业经济   67篇
经济概况   6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01.
聚落是人类长期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 物。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乡村聚落的分布及命名承 载了极其重要且生动的历史信息,是研究区域人地关系变迁及 传统人居环境特点的重要依据。以京西门头沟传统山地聚落 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解析与空间分布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 门头沟传统山地聚落的发展演变进行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 从水文系统、山地地貌、建材能源、军事驻防、商贸交通、 宗教信仰6个方面深入分析聚落命名及分布中所蕴含的自然 与文化地理特征,从而形成对研究地域整体人居环境的全 面、客观认知,为新时期传统山地人居环境的研究与实践 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02.
“龙门”是一种“两山夹河,其状如门”的地景文 化空间,是在多地龙门人居实践过程中综合凝成的本土人居范 式。以黄河龙门禹庙、洛阳龙门石窟、杭州龙门古镇为典型对 象,将不同地区、不同特质的“龙门”进行整合对比,发掘了 一套具有规律性、普适性和跨地区的“龙门”地景模式,构建 了集龙门山水、龙门形胜、龙门城市、龙门风景、龙门文化于 一体的龙门人居建设整体。  相似文献   
703.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ontours of modernization in the unmaking and remaking of homes among evicted and resettled families in highrise housing. We examine the trajectories of forced eviction by drawing upon interviews with 17 individuals from nine evicted families who have transitioned from living in informal settlements to highrise social housing (rusunawa) in Jakarta. Drawing on two strands of literature—‘developmental idealism and the family’ from population studies and the critical geographies of ‘homemaking’—we argue that the demolition of houses is but an initial event in a long, quiet and subtle, yet profoundly defining, process of ‘upgrading’ families as part of ‘improving’ society, according to developmental logic. The disciplining of the urban poor does not end with the demolition of their houses, but rather continues as part of the fulfilment of shelter. This article attends to the slow unravelling of home hidden and embedded in post-eviction everyday lives, which are often overlooked because of the overt and violent brutality of forced eviction. While eviction can be seen as the violent visual expression of developmentalism, we argue that the relocation in rusunawa is where this ideal permeates into daily domestic life, making mundane activities a battleground for different ideals of ‘ho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