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92篇 |
免费 | 139篇 |
国内免费 | 52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85篇 |
工业经济 | 98篇 |
计划管理 | 432篇 |
经济学 | 954篇 |
综合类 | 202篇 |
运输经济 | 29篇 |
旅游经济 | 102篇 |
贸易经济 | 201篇 |
农业经济 | 840篇 |
经济概况 | 3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9篇 |
2023年 | 134篇 |
2022年 | 169篇 |
2021年 | 174篇 |
2020年 | 240篇 |
2019年 | 165篇 |
2018年 | 120篇 |
2017年 | 158篇 |
2016年 | 134篇 |
2015年 | 145篇 |
2014年 | 140篇 |
2013年 | 248篇 |
2012年 | 243篇 |
2011年 | 225篇 |
2010年 | 171篇 |
2009年 | 126篇 |
2008年 | 129篇 |
2007年 | 118篇 |
2006年 | 112篇 |
2005年 | 65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建国以来广州居民市内出行可达空间的演变——基于常规公交视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rcGIS软件提取了1962、1974、1982、1991、2000和2008年广州市区公交线网信息,通过建立5×5m的空间网格,采用覆盖率、核函数密度、人口重心及全局空间自相关等指标,对各时期居民基于常规公交出行的可达空间及演变格局进行分析,对出行便捷程度的变化做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城市常规公交的居民可达空间经历了旧城集中、外围延伸、网络完善、放射外拓四个演变阶段;常规公交线路逐年增加,公交出行需求不断增大;公交服务的覆盖面积不断增大,但覆盖率有所下降;常规公交出行的空间差异性下降、公平性增强,当前基于通勤出行的便捷度比较低。常规公交、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的接驳组合、优化布局成为公共交通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2.
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考察并分析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试图揭示其空间分布规律,为今后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发展与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为西北地区其他省份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借鉴。[方法]以甘肃省在建的206个乡村旅游示范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等方法,研究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空间分布规律,并剖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最邻近指数R=0.71,表现为凝聚型分布,地理集中指数Z=26.73,均匀度C=0.016,表现为非均衡集中分布;空间自相关分析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根据核密度分析的集聚程度,将示范村空间分布划分为三大片区,共形成5个中心区, 1个次中心区。[结论]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整体呈凝聚型分布,区域分布呈现出非均衡集中型状态,空间自相关性不显著;乡村旅游示范村密度在空间上分布差异较大,呈现出多中心发展格局。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分布格局受地形地貌与水文等自然因素以及政策、人口与经济、客源市场与交通、文化等人文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43.
基于DEA方法的中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璗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9):106-114
[目的]以我国各省市2008~2015年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为研究对象,探究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规律与特点,并基于此提出促进农业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建议。[方法]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法。通过文献搜集我国各省市2008~2015年与农业水资源利用相关的数据,构建DEA模型,对我国近年来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结果]2008~2015年,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在0.80上下浮动。各省市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随时间变化趋势不同。甘肃和上海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涨幅最大,年增长率分别为4.39%和2.74%;山西、江西以及陕西省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趋于下降;浙江、湖南以及陕西和新疆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先上升后下降的特点,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此外,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区域分化明显。东部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一般高于0.80,中部地区位于0.60~0.80,西部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一般低于0.60。[结论]2008~2015年,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表现出一定的时间差异性和空间差异性。时间差异性: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并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不同省份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随时间变动趋势各异。空间差异性:东部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最高,中东部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甚至达到了最优,中部地区其次,西部省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最低。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受当地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发展水平、水资源总量和人口压力等因素影响严重,今后应针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措施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4.
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力分析——基于产业集群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和集群是当前我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两大途径,文章在对经典的知识生产函数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构建了综合考虑R&D经费和知识存量的知识生产函数,并将产业集群内知识溢出因素和政府支持力度引入该函数,借助于空间面板模型分析方法,从产业集群的视角对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驱动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了R&D存量因素的知识生产函数能够比较准确地揭示区域高技术产业知识生产的投入产出关系,区域内的产业集群因素和区域间的知识溢出都对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5.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人均GDP为测度指标,运用ESDA-GIS方法对1997—2010年处于全国经济边缘的广西区内空间差异格局进行分析,发现其县域经济已初现较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发展差异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但总体空间集聚水平仍较低。在局部差异方面,高—高类型区集中在桂南县域及柳州、桂林中心城区,低—低类型区集中在桂西及桂中县域。受空间相互作用影响,边缘省区内核心—外围结构显著。经济热点区在保持总体格局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有进一步向桂南沿海的北部湾经济区集聚的趋势。经济增长也具有较强空间关联特征,热点区和冷点区快速跃迁,增长的空间差异缓慢缩小。进而,从历史发展基础、地理区位、开放开发政策和空间邻近效应等方面讨论了边缘省区经济空间差异的动因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6.
发展知识经济可以有效解决中国所面临的诸多挑战。文章探讨了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理论、城市与现代经济的关系、中国发展知识经济的路径选择,提出中国发展知识经济的空间结构是“升岛成陆”,即以各级有条件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为主先行发展知识经济,然后带动其它地区,扩大发展知识经济的区域,从而最终像地球科学中的升岛成陆造地运动一样,实现全国发展知识经济。同时,要通过行政区划制度创新促进这一进程,要将一些大城市升格为直辖市。 相似文献
47.
中国省域城市化水平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2005年中国31个省级单位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一方面证实了中国地区城市化发展存在空间依赖性,即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通过空间溢出促进周边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发现产业结构的变化,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影响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因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对地区城市化水平提高有积极的作用,而教育水平滞后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推动城市化进程有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产业结构软化及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产业结构的状态总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处于不断变动之中。20世纪中期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加速了世界产业结构的全方位变革,出现了产业结构软化的趋势。产业结构软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服务化、高技术化、融合化和国际化,它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又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基于PCA-ESDA的中国省域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为研究单元,选取1999—2008年反映旅游经济的相关指标,利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出每个省份旅游经济的综合得分,然后对综合得分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从"长三角"及"珠三角"向内陆逐渐降低的特征。1999—2008年中国旅游经济发展全局空间自相关不显著,但局部空间自相关却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沿海省份位于HH区,西部省份位于LL区,西南、部分东部和中部省份位于LH区和HL区。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种持续的非均衡态势,1999—2008年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的总体空间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省域旅游经济集聚的空间依赖性、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与资源禀赋、政府政策是影响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0.
三峡人居空间景观的生态特质是库区可持续发展的
基础保障,科学总结其生态经验,对“后三峡时期”库区人居
环境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对其山水环境、簇群人居、
滨江岸线和多维绿地4个方面景观生态特质的提炼,分析三峡
人居景观与特殊自然环境的系统耦合关系,识别山水关联、簇
群交错、蓝绿网络、复合格局主导的景观生态模式与特征。结
合三峡山地环境条件,提出景观格局规划优化途径,包括维育
山水生态活力、保护簇群核心生境、修复山地蓝绿景观,以及
管控生态要素体系。研究结果可为库区人居景观建设提供规划
方法和管控建议,以期实现生态文明语境下三峡人居空间景观
探索的地域性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