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8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02篇
财政金融   184篇
工业经济   442篇
计划管理   903篇
经济学   623篇
综合类   539篇
运输经济   26篇
旅游经济   49篇
贸易经济   637篇
农业经济   130篇
经济概况   48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401篇
  2012年   294篇
  2011年   312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272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对首都零售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明确了首都现代零售业发展战略规划制定的指导原则。并对首都现代零售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首都现代零售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战略重点进行了阐述;进而提出首都现代零售业发展战略即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零售业战略、品牌市场战略、结构调整战略、区域合作发展战略、"人才强商"战略、对外开放与"走出去"战略、空间布局战略。  相似文献   
992.
物流业已经成为我国本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文章分析国内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基本情况,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战略和模式选择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给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93.
集群治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产业集群集体效益,获取集群经济剩余,因为"效益是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所追求的最终目的,也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目标"[3]。产业集群的群体共同发展特征迫使我们要超越企业视角看效益,集群剩余最大化是集群治理的最终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994.
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战略联盟已成为企业提高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学习是企业参加战略联盟的主要动机。通过战略联盟学习类似于一种实物期权投资,在获取新知识和新技术方面将使企业更具有灵活性并能有效地控制投资风险。然而,战略联盟的学习过程比组织内部的学习过程存在更多的障碍。  相似文献   
995.
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的升级引起金融供给结构的变化,农村金融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考量区域金融供给的目标和重点,把握金融发展与改革的政策取向。在财政支农支出有限,城市带动农村的能力短期内不可能迅速提升的现实条件下,发展农业生产必须寻求国家财政金融政策的特殊支持,在用活各种金融政策与各种金融手段的合力上作文章。  相似文献   
996.
程欣 《中国市场》2009,(41):11-15
郴州市作为湘、粤、赣省际中心城市,政策、区域、交通、资源优势为其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产业转移与物流业的发展关联度非常大,物流作为制造业产业链中关键的一环,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郴州是否能成功承接沿海制造业的转移。但目前郴州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着物流服务能力不强、运作成本较高等问题,因此郴州应通过完善物流发展规划、推动物流业优化升级、加大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力度等手段着力发展物流产业,更好地承接沿海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997.
邓波 《中国市场》2009,(2):109-111
在阐述供应链与供应链战略联盟内涵的基础上,以SWOT战略理论为分析框架来研究供应链战略联盟形成的原因,并从低成本竞争优势与差异化竞争优势两方面对供应链战略联盟所创造的竞争优势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98.
Strategic alliance can aid firms to build and sustain their competitive advantages. Firms set up strategic alliance mainly for two purposes: resource acquisition and capability learning. Formal control and social control are two widely adopted control mechanisms to sec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strategic alliance. In this study, we construct a model to analyze the choice of control mechanisms based on alliance motivations and the influence of control mechanisms on alliance performance. Based on a survey of 607 Chinese firms, we find that when resource acquisition is the key motivation behind alliance, formal control should be enhanced. Whereas when capability learning is the main purpose of alliance, social control becomes a better choice. Furthermore, this research also finds that the impact of both formal control and social control on alliance performance are nonlinear.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on how to effectively use control mechanisms to attain the purposes of strategic alliance and on how to use control mechanisms to enhance alliance performance. __________ Translated and revised from Nankai guanli pinglun 南开맜理评论 (Nankai Business Review), 2007, (5): 4–11  相似文献   
999.
This paper argues that, since a subsidiary is embedded in a dual context of both the MNE and the host environment, its strategic role should be assessed by its relative positions and contributions both within the knowledge networks of the MNE and the host country. Based on this, we develop a dual-role typology. The 369 multinational subsidiaries in our sample from China can be classified into as many as 12 out of the 16 conceptual groups of the typology.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dual activists (active both internally and externally) account for only 12% of the total sampled multinational subsidiaries while dual loners (inactive both internally and externally) reach 20%. The results from a larger sample by adding 113 minority foreign share firms show that external knowledge links a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local Chinese ownership. The central message from this paper is that a large proportion of foreign-invested firms in China are inactive in knowledge exchange either internally or externally or both. Managerial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000.
顾客价值创新及其战略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康 《北方经贸》2005,(3):91-93
基于顾客价值创新营造的是一种基于逻辑的竞争优势,它是对传统竞争对抗性战略逻辑的一大突破。顾客价值创新的战略焦点不在于竞争而在于顾客,不是为了击败竞争对手,也不是要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而是通过顾客价值创新,为顾客提供更具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以满足不断变化着的顾客需求与偏好。本文通过分析顾客价值创新的两种模式,探讨了顾客价值创新的战略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