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8篇
工业经济   5篇
计划管理   51篇
经济学   24篇
综合类   100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15篇
贸易经济   48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3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关联理论从认知语用的角度对隐喻作出阐释,为隐喻的阐释提供新的视角。但话语的关联性无法量化,这种隐喻阐释仍存在不足,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对隐喻的理解。  相似文献   
92.
古典修辞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修辞学中的一种修辞格。以Lakoff和Johnson为代表的语言学家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研究隐喻,揭示语言的起源、发展和使用乃至人类认知思维和智能发展的奥秘。系统功能语法学派认为隐喻现象不仅限于词汇层面,也发生在语法层面,Halliday的语法隐喻观更全面地阐释隐喻的本质。  相似文献   
93.
一词多义是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有相互联系的意义。多义词的各个义项是从典型意义通过辐射和连锁的方式向其他意义进行语义扩展的,其中隐喻和转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隐喻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是语言的普遍现象。词汇是语言习得的基础,词汇教学是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对二语词汇习得和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外语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隐喻认知能力,这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以及二语教学的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95.
隐喻翻译教学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及难点,传统英语教学忽视了对学生隐喻思维习惯和隐喻翻译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学者应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英语隐喻翻译教学培养模式,结合隐喻所涵盖的英语文化信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充实隐喻积累,通过对概念隐喻映射理论的运用,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新喻体意象,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标。  相似文献   
96.
基于SMC的炫耀性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为一种日益普遍的消费行为,炫耀性消费的形成机理至今尚未明确。作者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一个基于商品象征意义、参照群体影响和地位消费的炫耀性消费行为前置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我国消费者对高档名牌商品的消费观念和态度以检验此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商品的象征意义对炫耀性消费和地位消费有显著正影响;参照群体的影响对炫耀性消费的作用不显著,但对地位消费有显著影响;此外,地位消费显著影响炫耀性消费。  相似文献   
97.
隐喻能力是学生熟练使用英语的标志。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视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强调英语教学中隐喻能力的培养应从隐喻思维能力的培养、隐喻与写作教学、阅读教学、文化教学及翻译教学等方面着手,引领学生识别汉英两种语言在认知方式上的异同,将提高英语学习者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8.
隐喻不仅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而且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隐喻作为认知和语言的纽带,在词汇学习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隐喻入手学习词汇符合认知规律,可有效的突破传统词汇学习的瓶颈,从而帮助学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概念流利。  相似文献   
99.
文学中的新隐喻具有新颖、晦涩的特点,它不同于日常对话中使用的隐喻,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理解,同时对它的理解更加依赖语境。这种语境与以往交际中的认知语境不同的是,文学中的新隐喻所依赖的语篇认知语境具有宏观性和连贯性。因此,从关联和语用推理角度出发,探讨语篇认知语境是如何影响文学中新隐喻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amine tourism undergraduates’ perceptions of their education and internship experiences through metaphorical analysis whilst striving to raise the awareness of tourism educators towards using metaphors. A qualitative methodology was used to explore this phenomenon. Participants were senior students (n = 94) from the Faculty of Tourism at Akdeniz University in Antalya, Turkey.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with a semi-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and processed using content analysis. Next, metaphors found in answers were categorised into different groups, and relevant excerpts were identified. The results provide insights useful to both tourism education providers and tourism establishments. Conclusions, limit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also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