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669篇 |
免费 | 786篇 |
国内免费 | 60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1817篇 |
工业经济 | 965篇 |
计划管理 | 3308篇 |
经济学 | 4067篇 |
综合类 | 3510篇 |
运输经济 | 75篇 |
旅游经济 | 122篇 |
贸易经济 | 4259篇 |
农业经济 | 1250篇 |
经济概况 | 314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7篇 |
2024年 | 217篇 |
2023年 | 258篇 |
2022年 | 277篇 |
2021年 | 397篇 |
2020年 | 671篇 |
2019年 | 500篇 |
2018年 | 440篇 |
2017年 | 471篇 |
2016年 | 505篇 |
2015年 | 640篇 |
2014年 | 1139篇 |
2013年 | 1539篇 |
2012年 | 1771篇 |
2011年 | 2018篇 |
2010年 | 1486篇 |
2009年 | 1414篇 |
2008年 | 1786篇 |
2007年 | 1613篇 |
2006年 | 1479篇 |
2005年 | 1118篇 |
2004年 | 717篇 |
2003年 | 565篇 |
2002年 | 382篇 |
2001年 | 325篇 |
2000年 | 201篇 |
1999年 | 119篇 |
1998年 | 76篇 |
1997年 | 76篇 |
1996年 | 60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多元化农业推广组织发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高启杰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5):127-130
经过30年的改革与探索,我国农业推广组织现已形成多元化的雏形。目前影响最大的农业推广组织主要有5种类型,即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科研型农业推广组织、企业型农业推广组织和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本文针对各类推广组织的特征,探讨了其内部结构优化的主要对策。强调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要改革和完善基层农业推广组织体系,加强体系内的分工与协作,通过制度创新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要深化高校科技管理制度改革,创新推广运行机制与实施方式;科研型农业推广组织要转变科研导向,优化部门与单位设置,创新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企业型农业推广组要注重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并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强化农业企业发展的社会责任;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要加强组织管理,完善组织制度,改进推广服务方式与手段。 相似文献
52.
Peter Sai-wing Ho 《Forum for Social Economics》2013,42(2-3):167-180
Abstract In one of the longest lasting debates in economics, mainstream economists still basically rest their position regarding trade and development policies on the static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while relying on fancier econometric techniques to find empirical support. This paper draws attention to dynamic considerations, first emphasizing Smith's observation that there was more scope for division of labor in manufactures than in primary production. Prebisch noted that primary products generally have lower 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 than manufactures. In a global context where some countries undertook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head of others, these would generate the trade patterns that Ricardo predicted. Investment would flow from the industrial center to the periphery to augment primary production as Mill anticipated. Through the dominance of backwash over spread effects, international inequalities would widen à la Mrydal. International dualism, especially in a technological sense, would be aggravated à la Singer. To counter such uneven development, developmentalists such as Hamilton, List, Prebisch, Myrdal, and Singer advocated technological acquisitions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n the part of the less-developed countries or regions. Contrary to mainstream portrayal they did not simply advocate protectionism. Instead, their policy suggestions were nuanced and sophisticated, and included both non-trade and trade instruments, means of building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and (for those writing after World War II) considerations of how to sensibly direct and regulate the activities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These policy ideas appear to neatly link up with those drawn from case studies of East Asian development undertaken by some researchers that are outside of the economics mainstream. 相似文献
53.
基于国际收支货币分析理论的资产组合方法是研究全球失衡问题的一个新视角.这一方法关注一国净外部资产头寸的累积及其可持续性,理解和评估外部失衡的关键是净外部资产变动过程中的价值效应.用该方法对美国外部失衡所做的研究能够得到较为乐观的结论.我国持续贸易顺差并没有带来相应程度的财富累积,我国外部头寸的价值效应为负.我国对贸易顺差进行调整时必须考虑外部头寸价值变动所产生的平衡效应.同时,我国应适当调整外部头寸结构以降低外部财富损失的风险并积极参与东亚金融合作以抵御风险. 相似文献
54.
Gabriel Siles-Brügge 《New Political Economy》2019,24(3):422-439
A key battle has been fought within the UK cabinet on the direction of post-Brexit trade policy. The opposing sides have favoured either continued alignment or a ‘hard’ break with the European Union’s (EU’s) regulatory and customs regime, in the latter case to allow the UK to pursue an independent and ambitious trade policy agenda. Contrary to much commentary on ‘post-truth’ politics, both sides have relied on rival forms of expertise to support their claims. I argue for the need to not only re-emphasise the malleability and political nature of expert knowledge, but also appreciate its emotional bases. The Treasury has led the charge in favour of a softer Brexit by drawing on econometric (‘gravity’) models that emphasise the economic costs of looser association with the EU. In contrast to this attempt at technocratic legitimation, the specific legal expertise drawn upon by cabinet advocates of ‘hard’ Brexit has appealed to an emotive political economy of bringing the UK, and its (in this imaginary) overly regulated economy, closer to its ‘kith and kin’ in the Anglosphere, deepening the UK ‘national business model’. I conclude by calling for more explicitly emotive and values-based argumentation in the public debate on the UK’s future trade polic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emocratic deliberation. 相似文献
55.
国家中部崛起政策实施13年来,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为进一步引导发展,需对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作整体评估和检验。基于1999-2013年我国20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PSM-DID方法,从长期影响角度评估中部崛起政策实施效果。结果表明,以地区技术复杂度度量的产业结构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此基础上考察中国式财政分权模式下政府财政行为波动对政策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财政支出波动对地区产业升级会起到负面作用。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积极性政府财政政策、突破路径依赖是实现政策效果的中介变量;政策着力点主要在高技术水平的产业上;由于地区异质性的存在,部分省份产业升级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制定新一轮崛起战略措施时,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地区异质性,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6.
运用时变参数模型,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的角度,对三次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近几年第三产业产值及其占比的增长速度均很快,但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落后于第二产业。最后,结合我国产业结构的特点,提出提高消费性服务业产值比重、加快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升级等建议,强调在努力提高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同时,更应注重提高第三产业的效率,由此才能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57.
外部采购与加工贸易是近年来出现的新贸易现象,对中国来说,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是取得加工贸易比较优势的主要原因,加工贸易发展进程中出口主体的分化是中国从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向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转变的结果,要继续保持加工贸易比较优势,就应该增强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实现劳动力市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58.
外商投资、贸易开放度与中国财政支出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方法,利用空间和时间固定效应的空间自回归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就外商直接投资、贸易开放度与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各省的地方财政总支出及其主要构成部分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外商直接投资限制了政府部门规模,降低了总支出水平及其主要构成部分的支出水平,支持效率假说的推断;贸易开放度扩张了政府部门规模,提高了总支出水平及其主要构成部分的支出水平,支持补偿假说的推断。 相似文献
59.
中国工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采用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方法,通过对中国的29个地域单元1996年人均工业产值和所有制结构状况进行分析,把中国工业发展划分为5个类型区,在此基础上,进上步分析了所有制结构对区域工业发展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
征税成本领先性假设与中国税务组织结构优化——兼析中国国税、地税机构是否存在合并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征税成本领先性假设出发探讨了中国税务组织结构的优化问题 ,并分析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中国国税、地税机构是否存在合并趋势的问题。本文在对中国现行税务组织机构运行绩效考察的基础上 ,发现中国征税成本曲线呈抛物线状 ,表明中国征税成本正呈递减趋势。以此为出发点 ,本文详细论证了中国国税、地税机构不存在合并的趋势 ,相反 ,分设更为彻底却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得出了与一般看法不同的结论 ,并对优化中国税务组织结构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