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财政金融   7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22篇
经济学   20篇
综合类   50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55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4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国际社会对商标平行进口的法律规制至今未达成一致,Trips协议对这一问题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文章对平行进口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评析,探讨了美国和欧盟、日本等国家有关商标平行进口的立法动态和司法实践,提出应立足于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建立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商标平行进口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2.
论商标平行进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标平行进口是一个与知识产权有关的贸易问题。一方面,它涉及知识产权权利人利益的保护问题;另一方面,它与贸易自由化、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密切相关。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平行进口问题,应以TRIP协定的相关规定为目标和准则推进我国平行进口问题的研究,完善我国的商标立法。  相似文献   
53.
品牌、名牌和商标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林 《商业研究》2002,(21):101-103
凡属重要的核心概念,其名词表达的科学性是一个基本问题,涉及面广、影响大。历史上有不少事例证明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我们经常在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上看见混用品牌、名牌及商标的现象,由此从它们各自的含义及相互间的联系与区别来做一界定。  相似文献   
54.
随着中国企业的不断壮大以及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地受到商标壁垒的阻碍,从而使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受到阻碍。中国企业应提高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利用有关的国际或地区性条约协定或法律,选择合适的代理机构,办理商标的海外注册。当商标被抢注后,企业、政府、行业协会和媒体应共同应对,以减少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5.
对我国实施自主品牌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宝明 《商业研究》2006,(18):24-26
自主品牌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在许多问题上还没有述成共识。在国际化背景下,应从控制权角度对自主品牌进行界定,并由政府推动实施自主品牌战略,对企业和消费者行为进行引导以及为自主品牌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5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越来越多的外国品牌进入中国。把外文商标翻译成为中国消费者所接受的汉语版也成为一种需求。本文讨论了外文商标汉译应遵循的原则,并通过实际案例对各种常用的翻译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7.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变成了著作权保护争议的主要阵地,目前,相关法律对于网络服务供应商及其他网络中介们的次要责任的规定还是模糊不清。本文结合最近著名的"海盗湾"案例讨论现有法律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8.
徐聪颖 《特区经济》2009,(5):246-248
商标窃权是近年来在我国新出现的一类商标侵权案件,但在现行商标法中,法律却并未对由此引发的权属纠纷作出规定。本文认为,传统民法中的善意取得制度不适用于解决商标窃权案件中的权属纠纷。但从充分维护消费者利益的角度出发,法律在承认商标失权人有权追回商标权的同时,还应允许善意受让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商标的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59.
秦宝燕 《特区经济》2008,(7):243-244
商标反向假冒行为作为一种商标侵权行为,目前在我国商标法中已有明确的规定,但相关立法有待完善。商标反向假冒行为情节再严重,也不构成犯罪,这与国外的立法例和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不一致的。如何进一步完善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法律规制,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60.
Abstract

Cybersquatters register internet domain names matching trademarks owned by other individuals or companies, intending to coerce payments before relinquishing that domain name to the rightful trademark owner. As online commerce expanded, so too has trademark infringement complaints concerning internet domain names. Congress passed two acts in recent years to deal with the controversy, the Federal Trademark Dilution Act of 1995, also known as Section 43(c) of the Lanham Trademark Act, and the more recent Anticybersquatting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of 1999, also known as Section 43(d) of the Lanham Trademark Act. Causes for action, defenses, and remedies are discussed for both.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ir impa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