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5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65篇
财政金融   61篇
工业经济   66篇
计划管理   400篇
经济学   550篇
综合类   436篇
运输经济   10篇
旅游经济   10篇
贸易经济   151篇
农业经济   346篇
经济概况   39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建设占用大量耕地的同时,农村居民点也在占用耕地.城市化不仅包括人口城市化,还包括土地利用城市化和耕地非农化城市化.通过人口城市化指标来表征人口结构、土地利用城市化指标和耕地非农化城市化指标来表征土地利用结构.在分析江汉平原人口城市化、土地利用城市化和耕地非农化城市化空间差异的基础上,研究了江汉平原人口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差异与耕地非农化空间差异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2004年,江汉平原地区耕地非农化面积较多的市县主要集中在武汉市城市圈内;耕地非农化主要流向城镇用地、交通用地和工矿用地,但各市县的情况不一;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差异是形成江汉平原耕地非农化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2.
北京城市建成区扩张的经济驱动:1978-2002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北京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速城市化建设及城市用地扩张的典型城市,1978—2002年期间其城市建成区土地面积以年均约13.1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文章选取了北京地区重要经济指标,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1978年至2002年北京城市用地扩张的经济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济的发展程度、农村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差距、第二和第三产业生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额是影响城市用地扩张的重要经济因素。其结果可为北京的城市化控制管理与生态安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3.
结合泰安市城市化的进程,以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提出了泰安市要坚持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走外延扩展与内涵挖潜相结合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4.
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经济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彦西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2):中彩页1-中彩页4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源动力,城乡收入真实的差异和能否在城市获得稳定收入是人口形成乡--城流动的经济动因,而产业集聚是推动城市化进程和促进区域发展的内生经济动因.在非均衡的大国经济发展中,城市化进程也由于地区间的差异呈现出非均衡性.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经济动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都表明,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滞后城市化"、"教育滞后"、"经营城市过度"等偏差现象.  相似文献   
105.
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研究及相关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作者通过分析影响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对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6.
从演进经济学视角解读城市形成原因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从经济学演进变迁的视角,梳理不同时期经济学家对城市形成原因的不同解说,可以内在统一地解释城市的形成规律,也能给当前我国的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以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0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刘耀彬  王启仿 《经济地理》2004,24(5):600-603,613
在阐述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涵义的基础上,引用了协调度概念,建立了工业化综合水平指数与城市化综合水平指数之间协调度模型,并对1978年以来的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从时间上看,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基本经历了两个明显的阶段,即1978-1991年是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协调发展时期,而1992-2001年是基本协调发展时期;②从空间上看,我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明显存在着地带性差异:东部地区的大部分省区协调发展程度较高,中西部除了少数省区协调发展程度较高外,其它大部分省区的协调发展都较低;③我国省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地区分布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空间对应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区的协调发展程度相对较高,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省区协调发展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08.
海峡西岸快速城市化中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3—2007年海西的遥感和统计资料,根据海西的城市化发展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选取12个影响海西土地利用变化的因子,构建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指标体系,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因子的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角度探讨海西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①在影响指标体系的相关性分析中,所选取的指标基本上都与海西土地利用变化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特别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化及城市化水平等因子。②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城市化水平、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进出口总额、非农业人口比重、总人口等因素成为了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变更的重要影响因素。③人口、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等因素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在未来海西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调整好城市发展中的各因素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09.
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 城乡结构城镇化与户籍结构市民化是中国人口结构变动的三大趋势特征, 并将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多重冲击与交互影响. 考察人口多个维度结构变动对经济的综合影响, 对更好地把握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人口经济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2001—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这种交互影响进行了考察. 结果表明, 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市民化趋势会对经济增长分别产生负面、 正向以及U型影响. 从交互影响看, 随着人口城镇化与市民化进程的推进, 将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 而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会弱化城镇化与市民化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 市民化则有助于改善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 这表明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 尽早以市民化助推城镇化是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0.
以广州中心城区为例,分析了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滨江城市演进与城区内涝的关系和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988年至2005年期间,滨江城区的扩展造成植被等透水面的大量减少,河涌、人工湖及内河水系出现淤积、堵塞并污染严重。江面束窄致使珠江水位异常壅高,而低平地势难以在短时间内排掉极端降雨过程形成的高峰流量,导致城区水涝的频繁发生。提出增加沿江低地势区域的滞水空间和疏通河涌等河网水系等内涝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