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66篇
  免费   399篇
  国内免费   174篇
财政金融   1775篇
工业经济   494篇
计划管理   1546篇
经济学   3240篇
综合类   1498篇
运输经济   132篇
旅游经济   150篇
贸易经济   1261篇
农业经济   1104篇
经济概况   1639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59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311篇
  2020年   519篇
  2019年   386篇
  2018年   313篇
  2017年   461篇
  2016年   389篇
  2015年   423篇
  2014年   715篇
  2013年   1130篇
  2012年   747篇
  2011年   964篇
  2010年   761篇
  2009年   761篇
  2008年   874篇
  2007年   748篇
  2006年   713篇
  2005年   496篇
  2004年   369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本文运用多种计量方法,对Shibor运行以来基准地位的确立情况以及本轮金融危机爆发以来Shibor基准地位的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Shibor基准地位的确立对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影响,并提出进一步提高Shibor基准地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2.
从贸易条件改善看技术进步的产业政策导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进步与贸易条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传统理论和实践往往从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和提高出口品技术含量方面去研究改善贸易条件途径,却忽略了技术进步的类型与偏向性选择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本文从开放经济条件下技术进步偏向性出发,分析不同类型技术进步对一国贸易条件产生的影响。其基本结论是,我国长期采取出口偏向型技术进步已成为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根本原因,并提出我国鼓励技术进步的政策应该倾向于进口偏向型的中高级技术。  相似文献   
153.
本文介绍国外学者关于电子货币发展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观点,指出电子货币将减少公众对央行基础货币的需求,这就势必削弱以货币供给量为基础的货币政策的效果,甚至可能使其失去作用。但实际上,只要央行将调控重点转移到利率上来,货币政策仍可以有很大的用武之地。本文分析和证明我国电子货币的使用,在短期中可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效果,因为,货币漏损率和超额准备率的下降,可以提高货币乘数,但长期中货币数量调控的效果也会下降,所以我们也应尽早做好向利率调控转轨的准备。  相似文献   
154.
新时期我国高增长行业的产业政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增长行业在推动经济增长、解决就业、促进技术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高增长行业的产业政策必须根据高增长行业自身的技术属性、初始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动态的调整。本文就此提出了动态能力导向的高增长行业产业政策。与传统的产业政策相比,动态能力导向的产业政策具有动态性和创业性两方面的特征。传统产业政策的理论基础是新古典的市场失败理论,在该框架下,政府的核心功能是对产业发展进行长期计划。动态能力导向的产业政策则建构于演化理论的基础上。在该理论框架下,由于环境是不确定的、复杂的,因此,政府的作用主要不是计划,而是努力通过与企业的信息交流和互动来共同克服产业发展的障碍,并最终形成产业与环境的动态匹配;由于环境是变化的,因此,产业政策的重点不是加强既有的企业和产品,而是通过促进企业的创业性活动实现企业和产业竞争能力的培育和提升。  相似文献   
155.
中国治理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中国特殊的金融体制安排出发,归纳了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和目标体系。然后分别以"中介目标—最终目标"与"操作目标—中介目标"为基础构建两组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预测误差方差分解以及脉冲响应分析,量化比较各种政策工具、目标的作用效果,以识别治理通货膨胀的有效货币政策操作方式。研究发现:狭义货币供应量是影响中国通货膨胀最有效的中介目标;而金融机构信贷计划又是影响狭义货币供应量的最有效操作目标。论文论述了信贷规模控制制度下的货币创造与货币供给机制,对实证结论进行了解释。相关政策建议包括:对于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应该迅速从信贷规模控制入手,切断货币投放的主渠道;对于公众能够承受的温和通货膨胀,主要还应运用存款准备金率等市场化工具;实行利率市场化并优化贷款结构则是长期努力方向。最后论文简要评价了危机后中国的货币政策操作。  相似文献   
156.
制度倾斜、低技术锁定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试图回答熊彼特创造性破坏理论在中国为何难以成立的问题。通过建立垄断企业与非垄断企业的博弈模型,我们证明了:对垄断厂商在制度与政策上的倾斜,会削弱非垄断企业进行创新的动力。进一步地,这会使得非垄断企业减少研发人员投入并增大其成为垄断厂商中间制品生产者的概率,同时使垄断厂商成为创新主导者的概率增大,于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减少,最终使得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资本投入实现。在上述情况下,内生性的技术创新出现的频率会大大降低。这正是中国特色低技术锁定存在的根本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7.
Using the Bayesian multivariate Beveridge-Nelson decomposition method, this paper estimates China's output gap based on a multivariate dynamic model featuring distinct interactions among real output, inflation, money, and the exchange rate in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1980-2010. The authors compare the statistical nature and potential forecasting effects of the resulting multivariate gap measure on monetary policy with those of the output gap measures based on univariate model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only the measure based on the multivariate system significantly predicts monetary policy,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output gap estimated by the multivariate system contains more information than the traditional measures for macroeconomic policy adjustments do.  相似文献   
158.
通过因子分析从诸宏观经济变量中提取了金融政策因子和宏观经济状态因子,建立了基于VAR的股价波动、金融政策和宏观经济三变量回归模型。研究表明:金融政策影响股价的表现,而宏观经济状态对股价、股价对金融政策和宏观经济状态的影响均不显著;基于标准差的VAR(5)模型相对于基于收益率的VAR(3)模型能更好地刻画股市波动与金融政策、宏观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9.
支持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行支持科技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是提升我国科技水平和经济能力,进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举措。完善我国支持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税收政策的具体思路是: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制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实施增值税转型;建立对风险投资的税收倾斜政策等。  相似文献   
160.
A key tax policy parameter that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but about which there is substantial uncertainty, is the overall elasticity of taxable income. The size of this parameter is central to the formulation of tax and transfer policy, as well as for the study of the welfare implications of tax decisions. This paper uses a panel of individual tax returns for the period 2009–2013 and the phenomenon of “bracket creep” to construct instrumental variable estimates of the sensitivity of income to changes in tax rates. Estimates suggest that the overall elasticity of taxable income is approximately 0.3, while that of broad income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e overall response is primarily driven by the elastic response of taxable income for high‐income earners, who have an elasticity of closer to 0.4. Using the elasticity estimates within an optimal tax framework, it is determined that the optimal marginal tax rate for the top 10% of income earners is broadly in line with the current income tax schedule. However,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there is little scope for raising marginal rates on high‐income earners further without inducing a negative revenue respon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