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7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8篇
计划管理   11篇
经济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7篇
经济概况   2篇
水利工程   1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挖泥船在洞庭湖治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52年至1996年底,挖泥船在洞庭湖治理中共完成土方1.4亿m3。综述挖泥船的基本性能,在洞庭湖治理中的作用以及挖泥船施工采取的技术措施及在二期治理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2.
本文根据山东省临沂三座大型水库除险加固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通过对土坝游坝趾区各种清淤方法的分析比较,提出了坝前无围堰水有淤方法,并对其施工工艺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3.
124.
本文根据工作实践,对河道疏泼工程施工设计及施工过程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5.
长沙县松雅河为捞刀河一裁弯取直后形成的哑河,多年来,由于两岸居民乱排乱放,造成该河道淤积、污染严重,对县城供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该河道清淤工程首次采用绞吸式挖泥船进行施工,该施工方案经济可行,清淤效果较好.文章主要介绍了该工程的具体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126.
河流穿越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工作是施工导流与施工期降排水。辽河穿越工程施工,采用挖掘机结合挖泥船的开挖方案,在保证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成本;采用井点降水的方式,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结合工程经验,合理确定井点降水参数,成功在2.5 km的河床内实现全部干地施工;通过科学合理的导流、降水、开挖方案,成功压缩工期4个月,节约建设成本约300万元。  相似文献   
127.
1黄河口门疏浚试验工程概况黄河河口是世界上淤积延伸最剧烈、最复杂的地区。黄河挟带大量泥沙到达河口,因入海口水面拓宽、流速减缓,潮汐顶托,咸淡水混合加之泥沙絮凝作用,使泥沙迅速沉积口门,形成拦门沙。拦门沙质地坚硬,俗称“铁板沙”,常以浅滩的形式出现,一般顺河流轴线长5~6km,横向范围6~7km,高于内河道1m左右,是行凌泄洪排沙的主要障碍,也是造成河口流路不稳的重要因素。利用船舶机械疏浚拦门沙是国际治理河口惯用的方法。但黄河含沙量高,河口边界条件复杂,其它大江大河的河口治理经验无法直接指导黄河口治理。为探索黄河口拦门沙…  相似文献   
128.
周虹 《治淮》1997,(3):48-50
一、百船工程计划 建国以来,我国的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大江大河治理成效尤为突出。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河道、水库、湖泊的泥沙淤积日渐严重。据统计,全国七大江河每年输沙量约32亿吨,其中14亿吨淤积在河、湖、水库里,18亿吨  相似文献   
129.
杜玉海 《人民黄河》2005,27(1):16-17
目前,由于冲吸式挖泥船造浆系统所采用的清水泵流量太小,造浆能力不足,因此容易产生稀泥浆。通过对造浆系统进行改造,适当更换较大流量的清水泵,可以增强挖泥船的造浆能力,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挖泥船对开挖土质的适应能力。实践表明:①适当加大冲吸比对提高挖泥船的造浆含沙量效果十分明显;②在改进造浆系统以后,现场操作也必须加以相应的改进,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技术改进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30.
挖泥船的疏浚特性与设备选择直接影响着疏浚的工效,为了合理选择经济高效的疏浚设备,对各类常见挖泥船的疏浚特性及设备选型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