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0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54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1篇 |
工业经济 | 22篇 |
计划管理 | 8篇 |
经济学 | 2篇 |
贸易经济 | 4篇 |
农业经济 | 1篇 |
经济概况 | 7篇 |
水利工程 | 2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2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基于LBM工作面瓦斯涌出仿真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瓦斯在煤层中运移并涌出后在工作面扩散的规律,提出了对工作面瓦斯涌出进行仿真的方法.由于煤层流场是由多孔介质组成的空间,瓦斯在煤层中的运移属于渗流运动,而工作面空间为非多孔介质空间,瓦斯在工作面的扩散属于紊流运动,因此本方法基于双分布速度-浓度格子Boltzmann模型,分别建立了瓦斯在煤层中运移和涌出后在工作面扩散的LBM模型,并采用分块耦合算法,实现了煤层流场和工作面瓦斯流场的耦合.该模型结合生产过程中经常使用的U型通风系统,对瓦斯在煤层中的运移和瓦斯涌出后在工作面的扩散流动进行了模拟.通过模拟可直观地观察瓦斯涌出后在工作面的分布,并得出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这为进一步探讨煤与瓦斯两相耦合机制、煤与瓦斯突出机制及瓦斯抽放方案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2.
Shyam N. Prasad S. Madhusudana Rao Mathias J. M. Roemkens 《人民黄河》2005,27(11):69-69
流域上游地区的土壤侵蚀及与其相关的泥沙运移是影响流域地表径流水质的重要过程,被侵蚀的泥沙大部分由坡面流输移,目前的泥沙输移关系都是从剪切力概念或河道能量概念引出的,而这些概念却都是仅仅基于流体力学的。泥沙的运移都单一地依赖于水流剪切力或能量的阈值条件,这一理论的前提是:①泥沙初始运移需要的最小剪切力或临界剪切力,或者最小、临界河道能量;②泥沙输移率和剪切力或河道能量与其临界值的差值密切相关。这些关系或许可以用来描述泥沙在河道中的输移,却不能反映出泥沙在宽浅坡面流中输移的微观机制或物理过程。流域的上游地区,在上临界弗如德数的水力条件下,坡面流含沙量的变化范围非常大。在宽浅坡面流的试验研究中,泥沙按照逐步控制方式添加到坡面流中,并且通过测量来确定颗粒速度与含沙量之问的关系。在不同的水力条件下,存在最大的泥沙输移率,对泥沙颗粒运移的观测表明:泥沙输移方式是跳跃式的,在这些条件下,水流状态受控于包含了很大部分动能的滚动波,因此滚动波是薄层流泥沙侵蚀及输移过程中的主要能量来源。 相似文献
63.
巴音达拉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12):12-13
文章通过在对阿瓦提灌区历史和现状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灌区水土资源的管理与配置进行量化分析,得出现状阿瓦提县的地表水量将无法满足农田用水量,为增加农田用水量,实现灌区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形式,初步提出了适宜阿瓦提县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式,即通过阿瓦提县节水改造工程、合理开发地下水及保证灌排平衡、水盐平衡等措施的基础上,实现了阿瓦提县水资源在点(核心区节水)、线(渠道防渗)、面(示范区节水)技术和成果与水、盐、生态为一体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64.
65.
重金属锌在一维黄土土柱中的运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一维黄土土柱试验系统上,进行了弥散试验及重金属的运移规律试验,由试验得知:虽然氯离子为隋性离子,但黄土土壤对其仍具有一家吸附能力,所以利用氯离子来测定黄土区的弥散系地存在误差,使得到的弥散度偏大。 相似文献
66.
67.
随着工业化发展速度加快,大量采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保护安康石煤开采区域的生态环境,掌握当地污染物运移规律尤为重要。因此,基于安康市2018年2月地下水流场资料,利用Visual Modflow中的MT3DMS模块建立溶质运移模型,对采煤厂污染易发区域的多种特征污染物在不同情况下的运移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建议。结果表明:当未采取任何措施时,Al~(3+)、Fe~(3+)和NH_4~+这3种特征污染物在泄漏1 000 d后超标面积在1 893~5 975 m~2之间;当安装防渗层或加快检漏频率后,仅NH_4~+在泄漏1 000 d后出现1 693 m~2的超标,其余污染物浓度均低于超标限。 相似文献
68.
扩散是成岩作用、溶质在沉积物和地下水中运移等过程中的重要机制。实际工程中主要是多离子共存系统,已有研究忽略了离子带电产生的静电效应对扩散进程的影响,使得各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在扩散模型中未得到体现。基于经典Fick定律,考虑离子间静电效应产生的扩散势作用,借助电中性约束条件,通过推导建立了考虑扩散势作用的多离子扩散模型,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对多离子的扩散行为开展了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扩散势影响因素的作用。结果表明:扩散势对阳离子的扩散具有加速作用,对阴离子的扩散具有阻滞效果。当阴离子扩散系数相同时,扩散势对离子的加速作用随阳离子扩散系数的减小逐渐增强。当溶液中阴、阳离子扩散系数均固定时,扩散势对离子的加速作用随离子价位的增加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69.
70.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21,36(4):516-522
裂隙的粗糙度对单裂隙中的溶质运移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粗糙元的形状(粗糙裂隙壁面上的各种凸起/坑洼)对单裂隙中溶质运移的影响机理尚未完全清楚。该研究通过求解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和溶质运移方程模拟了具有不同粗糙元形状(矩形、梯形、三角形)的单裂隙中的溶质运移,并利用稀释指数量化了裂隙内溶质的空间分布。模拟结果表明粗糙元起始处的切线方向与流线的夹角越大,则发育的涡流体积越大,引起的溶质非均匀流动越明显;对溶质运移突破曲线和停留时间分布的分析表明随着流速的增加,溶质运移逐渐由费克运移转变为非费克运移,其相应的突破曲线表现出越来越显著的"早到"和"拖尾"特征;粗糙元密度与停留时间分布的幂律拟合参数b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对于相同的雷诺数,矩形粗糙元引起的非费克行为比梯形和三角形粗糙元更显著。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粗糙裂隙溶质运移理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