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3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3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4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3篇
水利工程   9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通过对黑龙江干流界河段的国土流失类型的分析,提出流失面积具体数据及其计算过程,为国土防护工程总体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2.
水少沙多的黄河,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有河流自身演变的地质原因,必有人类利用不当的人为原因,因为这二者的复杂性,要充分认识和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其实并不容易,我们解读黄河的前世今生,就如同解读我们人类自身的历史一样,持久,艰难,但是必须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53.
秦正宝 《江苏水利》2010,(10):11-13
<正>"第一江山春好处"。这是清朝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驻跸宿迁时对宿迁的赞誉。但是,800多年前的黄河改道,导致了宿迁大地600多年的黄泛史,原本"鱼米之乡"变成了灾害频繁的"洪水走廊",碧水福地变成了飞沙盐碱的厚土薄田。为从根本上根治水  相似文献   
54.
尼洋河地处西藏高原,其地形复杂、落差大、水流湍急,城镇段河床宽、水深浅不一,河床地形频繁变化,水流经常改道造成防洪堤、桥梁的基础遭受冲刷而构成安全威胁,必须经常对河道进行地形测量以掌握河道的变化。该文通过在高原地区采用GPS数字一体化测量及成图技术,使测量效率大大提高,为及时掌握河道变化规律,提前采取适当措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5.
张大平 《中国电子商务》2007,(3):I0004-I0007
说天津海纳百川,一点都不为过。天津本居退海之地,又曾是中华母亲河——黄河的入海口,在地质上便有了那种大开大合的底蕴。黄河改道后,海河取而代之,位列九河下梢,号称“七省通衢”,可见其四通八达的地位。  相似文献   
56.
四川省成都市绕城高速公路分东西两段,全长85公里,是我国目前已建成最长的绕城快速环路。全线路幅为双向六车道,路基宽大34.4米。全封闭、全立交,设计时速100公里,呈环状将成都市东南西北十一个区(县)和主要的十多条国省道进出城线连结在一起,形戚了“环状加放射型”的高速公路网。  相似文献   
57.
李建章  孟宪玉 《中国水利》2010,(21):I0008-I0013
<正>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毛泽东淮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我国数千年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特别是800年前开始经历的数次黄河改道夺淮,造成淮河流域水患不断、水旱灾害频发,淮河由此成为中国"一条极其难治的河流"。  相似文献   
58.
《水利电力科技》2007,33(1):46-47
1 引言 与其他工业化国家相似,瑞典的河流改道十分普遍。为了围湖造田,从19世纪末至今大约有2500个湖泊的蓄水量减少,其中超过600个湖泊完全干涸。为了满足水力发电的不同需要,21世纪初又开始了对河流的调控。物种保护和环境保护将是改变瑞典未来水库调度方式的主要观点。目前的经验表明改善环境条件与保证电力生产是可能共存的。  相似文献   
59.
沁河下游是典型的游荡性河道,横河、斜河等畸形河势时有发生,危及堤防安全。通过分析沁河下游河道历史河势、现状河势、大洪水河势、典型河势流路,提出消除畸形河势的工程措施是:在下游主河道一定位置安设低标准护岸,或局部不连续修做垛体;在堤防凹入部位与凸出段堤防平顺方向修做防护工程;将S形河势裁弯取直等。  相似文献   
60.
黄河自1976年改走清水沟流路至今已30余年,入海流路由最初的散乱入海变成现在单一河道入海,河道长度也由最初26.8 km(距西河口,下同)增至现在的60 km,河道比降呈现上缓下陡的趋势.利用与黄河前两次神仙沟和刁口河改道时的河长和河道比降数据进行对比,结合清水沟流路自身的特点,推求出清水沟流路行河末期的河道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