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篇
水利工程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黄河口受上游来水来沙和海洋动力条件的综合影响,河道淤积延长、摆动改道极其剧烈复杂。本文概述了近代黄河口入海流路的演变.阐明了清水沟流路使用年限较长的原因与此期间的来水来沙条件、人工治理以及工程防御洪水的强度和入海口门处的海洋动力增强等因素有关;展望了清水沟流路的行河年限。  相似文献   
32.
河口治理和洪水风险管理是黄河三角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几十年来,黄河三角洲在基础设施、水利工程、河堤及海堤建设以及组织、管理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确保了整个三角洲的防洪安全。然而,洪水风险依然存在,黄河在三角洲地区淤积、延伸、改道的自然属性没有改变,并且随着经济的增长以及气候的变化,洪水风险有增大的趋势。气候变化将导致更多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如洪水、洪水引发的黄河改道以及强海暴潮等。针对目前黄河三角洲面对的洪水风险问题,提出加强水沙调节和河口减淤、延长现有流路行水年限、合理规划备用流路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3.
随着黄河入海水沙量的趋向性减少和黄河口治理研究水平的提高,应改变不断改道入海流路的黄河口治理思路,全面推进稳定入海流路综合治理,在流路改道点附近建设黄河口水沙控制工程,实施科学的管理调度,以长期稳定河口入海流路,消除河口淤积延伸及相对稳定流路造成的影响,为黄河下游河道长期稳定、安全提供稳定的下边界条件,也为黄河三角洲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4.
35.
杭州湾水动力特性研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分析、归纳前人对杭州湾流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包含钱塘江河口、长江口及舟山群岛海域在内的大范围(35000km。)数学模型,模拟1981年夏季和1983年冬季全国海岸带调查的大范围同步实测流场。在良好验证的基础上,就杭州湾入射潮波流路、涨落潮流矢分布、等潮位线、余流、盐度分布及无质量标记点迹线追踪等方面,分析、探讨杭州湾流场特性。成果可为更合理地规划整治、开发利用杭州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6.
宗永臣  柴立和 《人民黄河》2007,29(8):18-19,21
利用最小二乘法的河长分维方法计算了黄河口各条近现代故道的分形维数,并使用流路维数衡量了黄河故道发育程度,发现流路维数具有以下特征:故道的弯曲系数与流路维数的代表性、整体性和相关性良好,能够很好地反映黄河下游近现代故道的特征,基本上能够体现黄河故道演变过程中的发育程度以及动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37.
河湾平面形态及河湾流路方程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详细论述了目前河湾流路研究中的主要观点,系统介绍了自然河湾流路平面形态特征的有关研究成果以及河湾流路方程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虽然河湾形态研究方面已取得了多项突破,但对河流形态的变化规律仍缺乏普遍性的认识;了解和掌握河道形态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模式,利用河流平面形态变化规律规划河道、整治江河仍将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相似文献   
38.
一、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的地位和作用(一)范围黄河三角洲是指山东省境内包括东营市广饶、垦利、利津三县,东营、河口二区和惠民地区沾化、无棣二县,以东营市为中心的三角洲经济区。全区面积1.2万平方公里,约1802万亩。(二)资源条件三角洲的主要优势资源可以概括为:土地、海洋和石油。而丰富的土地、海洋,加上适宜的气候条件,构成本区农业开发的基本优势。1、土地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39.
采用2002—2009年调水调沙期利津水文断面实测流量及水深资料,分析了刁口河流路引水对清水沟流路输沙能力的影响,对大河不同流量级时引出不同流量后的挟沙力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大河流量较小时,引水对大河挟沙能力影响较为明显,但此时大河的含沙量较低,对大河输沙量的影响较小;在大河流量大于2 000 m3/s时,一定规模的分水对大河挟沙能力影响较小,有时甚至还有正面影响,通过控制分水量,可以将对大河挟沙能力的不利影响幅度控制在1%以内。  相似文献   
40.
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但受系统外社会、环境和上下游边界条件的约束,还受系统内滩与槽关系的强力制约。多年来,科技工作者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使得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的理论与技术有了显著的提高。系统介绍了近年来黄河下游河道滩与槽协同治理的理论和技术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指出在未来河道边界条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良性维持的现实需求发生显著变化条件下,探求黄河下游河道河流系统滩槽协同治理的策略与方法,可有效解决滩区发展和治河矛盾日益突出的难题,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黄河防洪安全大局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