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34篇
  免费   534篇
  国内免费   203篇
财政金融   128篇
工业经济   510篇
计划管理   1267篇
经济学   421篇
综合类   223篇
运输经济   38篇
旅游经济   5篇
贸易经济   552篇
农业经济   45篇
经济概况   461篇
水利工程   6003篇
信息产业经济   3篇
邮电经济   15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260篇
  2022年   402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280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262篇
  2016年   273篇
  2015年   332篇
  2014年   574篇
  2013年   574篇
  2012年   591篇
  2011年   670篇
  2010年   619篇
  2009年   527篇
  2008年   497篇
  2007年   333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于狭长的地铁车站深基坑,围护结构区域内岩土体在实际施工时经常采用分区的方式进行开挖。为了分析分区开挖工况下深基坑的稳定性规律,选取合肥市某地铁车站深基坑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差分软件对实际工程进行数值模拟。比较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得到了基坑分区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侧向位移、横向支撑轴力,以及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现场实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较为接近且均小于规范限值,数值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基坑变形特性;随着开挖的进行,围护结构变形出现明显的"鼓肚"状,最大侧向位移点向基坑中段移动;支撑轴力前期发展较快,之后趋于平稳;邻近地表沉降呈现为凹槽状,基坑开挖影响范围约在40 m内。研究结果可为其他类似工程设计或施工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洺河渡槽的构造和所处地形环境的特点,在洺河渡槽安全监测优化设计的基础上,采用光纤传感器、GPS一机多天线、多层控制合一、精密全站仪差分和内外部变形相结合等新技术新方法,综合探讨由效应量和环境量造成该渡槽变形的自动化监测分布规律,重点在渡槽安全监测自动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73.
大占头拦河闸设计过闸流量5000 m~3/s,工程等别为大(1)型。拦河闸底部高程131.50 m,闸基(1)层中粗砂层和(3)层砂卵石层为强透水层,拦河闸建成挡水后存在闸基渗漏和渗透稳定问题,建议对闸基采取防渗处理措施。由于高压旋喷灌浆成墙技术具有良好的变形协调性能以及抗渗性能,采用高喷防渗墙对闸基进行处理。处理后经检测各指标满足设计要求,证明该拦河闸地基处理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74.
隧道式锚碇的变形破坏机制涉及到结构与围岩的协同作用问题。以华丽高速公路金安金沙江悬索桥两岸隧道锚变形破坏机制为研究对象,利用工程类比法评价了其稳定性控制要素,设计了超载数值试验。根据塑性区的扩展过程确定了施工安全监测和需要采取预加固的重点部位,确定了隧道锚围岩的破坏模式。根据锚面监测点位移由mm到cm量级突变确定的两岸锚岩系统极限荷载均为6~8倍设计缆力,则锚岩系统的设计承载力取3倍设计缆力下变形安全是有保障的。丽江岸塑性区在10 P下贯通;华坪岸塑性区在14 P下贯通。设计缆力作用下,丽江岸锚碇最大位移1.5 mm、围岩1.2 mm、地表0.5 mm;华坪岸锚碇最大位移1.7 mm、围岩1.5 mm、地表0.7 mm,其响应顺序为后锚面监测点前锚面监测点锚碇中间岩体地表点,可作为后期结构及围岩安全监测布点和预警的参考,也证明当前设计缆力下变形和强度均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5.
密云水库是首都北京唯一地表饮用水源地。水库大坝已安全运行50余年,大坝变形趋于稳定,2015年密云水库承担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蓄任务,水库大坝将逐步进入高水位运行状态,对于变形以及稳定性的监测需求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基于物联网技术,采用智能传感器及移动通信技术建立了大坝变形监测自动化系统,本系统利用GPS作为水平位移的监测手段,利用静力水准仪作为垂直位移监测手段,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通过数据应用平台集成采集的数据,使变形监测实现实时采集、传输、存储、计算及分析等功能,为及时准确地对大坝安全状况进行评估提供了数据基础,也适应了新工况下对水工监测管理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76.
罗建华 《陕西水利》2017,(Z1):180-182
本文对某平原水库大坝涵洞运行多年的安全监测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和安全评价,总结了建在深厚覆盖层软基上的平原水库大坝涵洞变形和渗流的变化规律,论证涵洞的正常运用条件,并能够使其发挥工程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结果表明:该平原水库大坝涵洞工作性态良好,与坝体结合紧密,处于安全运行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77.
邓肯-张E-B模型,能考虑土体的非线性特征以及应力历史对变形的影响,比较符合土体的受力特征。理想弹塑性D-P模型是在摩尔-库伦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静力压力的影响,广泛应用于岩体材料的模拟。堆石体是介于土体与岩体之间的一种土石混合体,其本构模型的选择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基于APDL二次开发,将E-B本构模型成功引入到ANSYS静力分析中,与理想弹塑性D-P模型的计算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对E-B模型的主要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成果表明:本构模型对堆石体竖向位移影响较大,但对堆石体的应力、面板应力、及面板位移影响较小;E-B模型参数中K,n以及荷载子步对面板堆石坝应力、位移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8.
陶高梁  孔令伟 《水利学报》2017,48(6):702-709
从微观角度揭示土体变形对饱和/非饱和渗透系数的影响机理,建立相应的预测方法,对于饱和/非饱和土的渗流分析及水力耦合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利用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微观孔隙通道渗透系数与等效孔径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毛细理论建立了饱和/非饱和渗透系数与土-水特征曲线的关系模型,并利用已有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结合该模型与变形条件下土-水特征曲线预测方法,对变形条件下武汉黏性土饱和/非饱和渗透系数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黏性土在压缩变形条件下:饱和渗透系数呈数量级的减小,预测值与实测值均吻合较好;双对数坐标下,非饱和相对渗透系数在进气值之后随基质吸力增加而减小,不同初始孔隙比条件下其斜率近似不变,整体呈现"毛刷型"分布,相同基质吸力条件下,初始孔隙比越小,相对渗透系数越大;非饱和渗透系数,进气值之前近似为饱和渗透系数,进气值之后随基质吸力增大而减小,不同初始孔隙比的变化线近似重合。  相似文献   
79.
穿江管道从堤防下方穿越时改变了渗流场,可能影响两岸堤防的安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重点分析在不同渗透系数下穿江管道埋深和穿越位置对堤防渗透安全的影响,首先采用ANSY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然后通过有限单元法计算渗流场,并根据临界水力坡降判断堤防的渗流稳定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管道的穿越位置与地层渗透系数对堤防地基最大渗透坡降影响显著;穿越位置距堤脚越远、地层的渗透系数越小,最大渗透坡降就越小;穿越位置最好布置在堤防背水侧距堤脚70 m以外;管道的埋深对渗透坡降影响并不明显。最大渗透坡降易出现在渗透系数差别较大的两种材料接触的地方,如管道出(入)土点与地层相交处、堤防堤脚与地基交界处,这些部位需重点进行防渗处理。  相似文献   
80.
李小顺  冯艺  彭望 《人民长江》2017,48(2):74-78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国际上近年发展的一项集光、电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新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快速、精确地获取空间数据。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放空检修时发现少数洞内存在混凝土破损情况,但受时间与费用等因素限制,难于以采用常规手段详细检查混凝土表面缺陷与变形等问题。通过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隧洞进行全断面扫描,及时探查了混凝土表面的缺陷并进行了处理,确保了工程安全运行;同时,还得到混凝土表面的三维坐标信息,建立了混凝土表面缺陷基准数据库,可为后续进一步分析混凝土表面缺陷的变化情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