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5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51篇
财政金融   329篇
工业经济   454篇
计划管理   1180篇
经济学   729篇
综合类   325篇
运输经济   72篇
旅游经济   17篇
贸易经济   1051篇
农业经济   341篇
经济概况   705篇
水利工程   1373篇
信息产业经济   12篇
邮电经济   17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387篇
  2021年   571篇
  2020年   436篇
  2019年   328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244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393篇
  2013年   369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376篇
  2010年   415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332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21.
某水源地地下水四氯化碳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某水源地地下水的四氯化碳污染调查和日常监测数据分析,研究了该水源地四氯化碳污染晕的形态和变化特征,并选取典型水源井对其四氯化碳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污染发现初期,污染面积为2.73 km2,最高污染浓度为249.7μg/L,随着后期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污染面积减小到1.24 km2,最高污染浓度下降到3.62μg/L。分析认为,污染晕形态在空间分布上主要受地下水流场的控制,同时受降水量、地下水位标高及开采量等多种因素控制,污染物由北区井群向南区井群扩散。单井四氯化碳含量动态则呈现出南北区的相反特征:在北区,四氯化碳含量随着地下水位的上升而上升,并随地下水流向南扩散;在南区,四氯化碳含量随着地下水位的上升而下降,并随地下水流向地下水漏斗中心汇集。这是由于赋存于SD1井附近包气带中的四氯化碳尚未清除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2.
斗龙港闸通航孔工作桥加固工程运用体外无粘结预应力筋加固技术既不损坏原有结构受力状态,又可保证加固后结构安全,该技术实施可靠,经济合理。本文论述了该工程的具体设计与施工过程,对今后类似工程的维修加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3.
溪洛渡工程规划设计历程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溪洛渡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攀枝花至宜宾河段四级开发的第3级,位于四川省雷波县和云南省永善县相接壤的金沙江溪洛渡峡谷,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此外,尚有拦沙和改善库区及坝下河段航道条件等综合利用效益的巨型水电水利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600m,汛期限制水位560m,死水位540m,水库总库容126.7亿m3,防洪库容46亿m3,调节库容64.6亿m3;电站装机容量13,860MW,国内仅次于长江三峡电站,位居世界第三大水电站。溪洛渡坝址河道顺直,谷坡陡峻,基岩裸露,呈基本对称"U"字型峡  相似文献   
124.
龙开口水电站定子组装施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龙开口水电站发电机定子组装施工过程中的机座组装焊接、定位筋安装以及铁心叠片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在定位筋安装时采用的“片—筋—片安装法”先由预叠片定位、调整,安装焊接后再叠装铁心冲片,与传统工艺相比,具有定位筋分度、弦长与垂直度易于控制的优点,由于先焊接后叠片,也不存在施工干扰.工艺简单、技术先进,值得在同类型的定子组装过程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5.
北京市于2010年正式启动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计划用5年时间将永定河建设成为城市西部绿色生态走廊。首批启动的"四湖一线"工程已建成,在理念、技术和管理方面都有所创新,值得后续建设所借鉴。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议,需下一阶段建设中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26.
郑轩  杨荣华  王强 《人民长江》2013,44(15):73-76
三峡库区总体上为生态脆弱区,为了有效保护库区生态环境,划定特定区域,建设生态屏障区,实施统筹管理,十分必要。在总结国内外生态屏障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现状,探讨了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的划分原则,初步划分了库区生态屏障区的范围,分析了其功能定位,包括生态保护带和生态利用区,并提出了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的建设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7.
An experiment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double twisted-tape inserts (DTs) in micro-fin tubes (MFs) on heat transfer, friction factor and thermal performance fact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ound devices in the following configurations: (1) twisted tapes acted in the same direction (for co-swirl) while MF and twisted tapes acted in the same (parallel) direction (MF-CoDTs:P), (2) twisted tapes acted in the same direction (for co-swirl) while micro-fin tube and twisted tapes acted in opposite directions (MF-CoDTs:O) and (3) twisted tapes acted in opposite directions for counter swirl (MF-CDTs). The MF alone and the MF equipped with a single twisted tape in parallel/opposite arrangement were also considered for comparison.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for the flows with the Reynolds numbers between 5 650 and 17 000, under uniform heat flux condi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MF-CDTs induce stronger swirl/turbulence flow, resulting in higher heat transfer rate, friction factor and thermal performance factor than other combined devices.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MF-CDTs were found to be higher than those associated with the uses of MF-CoDTs:P, MF-CoDTs:O and MF alone up to 9.3%, 6.5% and 56.4%, respectively. The empirical correlations developed using the present experimental data for the Nusselt number, friction factor and thermal performance factor are also reported.  相似文献   
128.
文章以某水库岩溶管道渗漏及断层破碎带渗漏为背景,应用多通道、超高密度电法探测水库渗漏通道位置及方向,以勘探钻孔来验证成果,探讨超高密度电法勘探在病险水库渗漏治理勘测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9.
结合1967年稚碧江唐古栋滑坡1 -1剖面模型,综合比较分析了相关岩体各工况下的稳定 性,确定了最危险工况,以极限平衡原理确定了最危险滑面下强度参数,并取其满足规范要求的最低 稳定性标准为反演目标。由于滑带可能穿越不同的岩层,反演过程中需要分别对不同岩层进行危险滑 带搜索,以确定未知岩层的力学参数。结果显示岩体参数反演在工程上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为实际 边坡工程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0.
带加强节点双向土工格栅的拉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双向土工格栅的节点上设置一定厚度的加强节点,以形成具有立体加筋效果的带加强节点土工格栅。通过室内拉拔试验,研究了带加强节点土工格栅筋-土界面作用特性,探讨了横肋间距和加强节点厚度对极限拉拔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拉拔曲线在法向应力较小时出现峰值,法向应力较大时表现出应变硬化的特征。带加强节点土工格栅的极限拉拔阻力较传统土工格栅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且随着横肋间距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加强节点厚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大。基于试验结果分析极限拉拔阻力的组成发现,随着横肋间距的增大,极限拉拔阻力的主导作用力由横肋极限端承阻力转变为筋-土界面间的极限摩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