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2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21篇
经济学   6篇
综合类   11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7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43篇
水利工程   5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程名 《今日重庆》2014,(13):46-47
正兴蜜柚香飘千里 璧山,素有巴渝私邑之美誉,独特的山川地貌造就了这里秀美与险峻、雄浑与幽谷于一体的绝美景致,曾被郭沫若先生盛赞其为“黛山秀湖”。  相似文献   
82.
吴爽 《东北之窗》2011,(22):135-135
“汪洋万顷青于靛,小屿珊瑚列画屏”,这是郭沫若对长山群岛秀美瑰丽的生动描绘。的确,黄海深处的这一串璀璨“明珠”,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生态良好,更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在长海,最享受的便是沉浸在休闲中的快乐,游海岛、观海景、钓海鱼、吃海鲜……可以说,长海的渔业休闲活动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83.
张海英 《魅力中国》2013,(25):211-211
郭沫若曾经说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一年多来,为了能让学生自主发展,同时也为了实现个人的教法理想,我对班级的管理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84.
从治学和用世角度,循郭沫若“研究路径的进展”,并置于当时学术发展背景中,当能给他的古史研究以更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85.
正抗战结束前夕,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曾把国民党和共产党,国统区和解放区作了生动对比。当时,中国共产党已是拥有1 9个解放区近一亿人口的局部地区的执政党。毛泽东说,在所有这些解放区内,建立了或正在建立民选的共产党人和各抗日党派的代表人物合作的政府;他们普遍实施民兵和自卫军制度,人力物力源源不断;他们自己动手发展农业和工业生产,全体人民有饭吃,有衣穿,有事做;他们的官吏艰苦奋斗、以身作则,禁绝贪污。与此相对照,国民党内的主要集团坚持独裁统治  相似文献   
86.
4月7日凌晨,鲁迅独子周海婴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虽然,周海婴穷其一生都在努力走出父亲巨大的光环,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说,提到周海婴这个名字,首先联想到的还是文豪鲁迅之子,而鲜少有人知道周海婴是国内著名的无线电专家和摄影家。  相似文献   
87.
语录     
《浙商》2011,(14):20-20
“本人郑重声明:我和红十字协会没有任何关系:我不是红十字会会长或郭沫若先生的子孙:我当时在新浪认证是演员;我所说的红十字商会并不是公司或机构名称。我们也是纳税人,挣自己该挣的,花自己该花的,碍着你们了吗?”  相似文献   
88.
重返山城     
1977年8月,我和老伴韦贤以及老友蒋一苇应重庆歌乐山烈士纪念馆的约稿,去参观纪念馆并为烈士创作两幅木刻版画。我和老伴被安排在上清寺的一处招待所,这里是过去军阀范绍增的住所,取名"范庄"。距这里不远的牛角沱,有一幢西式洋房名叫"荫园"。  相似文献   
89.
郭沫若在其一生创作的小说里,塑造的女性形象都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光明圣母"型人物:"五四"时期,"三不从"的觉醒的东方娜拉;三十年代,昂首阔步投身社会改革的女义士;抗战爆发后,在血与火中笑对人生苦难的大女人.她们身上注入了作者的美好理想,是引人走向真善美的圣洁女神,具有崇高美.她们身上烙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不仅记录了作者的心灵历程,而且展现了20世纪前半期中国时代壮剧的历史画卷,同时映照出中国现代妇女争取解放的光辉历程.郭沫若是以对女性的崇拜与赞美,以将女性形象理想化、审美化、神圣化,作为改革社会实现"人类幸福"的独特形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90.
在历史剧创作中,郭沫若将女性观照放置在主流话语意识下.塑造出的女性具有不同的时代质感。20世纪20年代的女性在“五四”个性解放意识浸染下最具叛逆意识,20世纪40年代的女性意识更多凸显的是左翼斗争意识,20世纪60年代的女性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更强调实践主体功能。相应地,郭沫若女性观照的价值取向也带有权力话语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