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6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22篇
综合类   5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5篇
农业经济   37篇
经济概况   2篇
水利工程   1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黄土高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循环利用及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维勤 《中国水利》2011,(16):51-53
黄土高原地区的坡耕地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治理好坡耕地是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通过对坡耕地水土流失和综合治理主要措施的分析,探讨了黄土高原坡耕地的径流泥沙、坡面水资源以及农业化肥的循环利用.提出了以整治梯田工程、营造经济林、建设集水补水性耕地、实施封禁治理等多种坡耕地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62.
研究选取1980年~2015年LUCC土地分类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水电站建设运行前后7类景观格局指标的变化情况,并结合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分析了不同景观迁移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水电能源开发使得水电站上游水域有不同程度的增大,最大增幅达到96%;水电能源开发带形成了劳动力聚集效应,满足了区域发展的能源需求;水电站建成后耕地的面积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上游水位抬升淹没与人口迁移是主要因素。水电能源开发活动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有限,对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明显,自然环境的变化仍是青藏高原地区景观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3.
基于可变下渗容量(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VIC)模型的流域网格划分及其对径流、蒸散发和土壤含水量变化的模拟,对Palmer干旱指数各水量平衡分量的计算进行了优化,并采用分级修正的方式,改进了Palmer干旱指数中气候特征系数K的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VIC模型和Palmer干旱指数的区域气候干湿变化评价系统,并采用该系统对黄土高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40年黄土高原气候正向暖干化趋势发展,1990年以后暖干化趋势尤为明显。研究区干旱发生频率在空间上呈由西北向东南递减趋势,不同季节干旱发生频率空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该评价系统物理机制清晰,地区适应性较强,在实时监测和评估气候干湿变化及其时空分布上存在较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4.
从黄土高原人口负载量的变迁看农业发展的生态制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人口负载量的变迁为线索,分析了黄土高原农业发展与人口的技术负载量和生态负载量的关系,并重点分析了生态条件的恶化对人口负载和农业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历史和现实问题提出了一定的对策。  相似文献   
65.
以ETM数据、雷达卫星数据为信息源,通过对青藏铁路沿线那曲地区遥感图像室内处理,信息增强,提取构造信息和矿化蚀变信息;结合野外的验证,一方面,验证了室内图像处理、信息提取的质量,另一方面,纠正了原有地质图的一些明显错误;通过遥感图像处理方法,发现遥感影像显示地质构造明显,可以有效地区分岩性、提取地层与隐伏构造信息,新发现一些有利于成矿的远景区和具体矿点。  相似文献   
66.
拉萨河流域水循环要素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ann 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拉萨河流域水循环要素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拉萨站的年平均气温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每10年增加0.33℃,气温上升趋势显著;年蒸发能力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并不显著;年降水量长期变化趋势不明显;拉萨站的年平均流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并不显著;自2000年以来,拉萨站出现中水年的机会较少,出现丰水年的机会较多且丰枯变化剧烈;拉萨站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和7—9月降水量占全年比例年际间较稳定。  相似文献   
67.
重力侵蚀在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中占很大比例.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重力侵蚀产沙的现状,指出重力侵蚀主要受黄土的岩性、土坡结构等内部条件和降雨、温度变化等外部条件影响,提出应加强重力侵蚀机理方面的基础研究,对重力侵蚀进行系统观测,并重视小型重力侵蚀的监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68.
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脆弱,农民增收与生态恢复是该区域的2大主要需求。商品型生态农业能够使满足这2个需求的"行为过程"有机结合,实现产业与资源的耦合。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要素之间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为此引入"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典型流域(村)124户农户资料的分析与建模,结果表明:农业产业对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耦合态势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即农业产业构成了农户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的主体,而"耦合态势"却决定了农户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农业资源、农户环境与农业产业具有两两相关性,且农业资源与农户环境的变化通过产业的发展传递并影响到农户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这一结果与商品型生态农业的理念相吻合。为此,必须提高农户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感知程度,合理、有效的利用农业资源,促进产业与农业资源的优化耦合。  相似文献   
69.
基于DPSIR概念模型,以延安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试验示范区为实证研究对象,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5个环节综合对研究区域1999—2009年退耕还林(草)实施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阶段驱动力值、影响值和生态环境效应值呈现增加趋势,工程结束后均有所降低,而后随时间逐步增加并趋于稳定,压力值随年限总体波动较大,状态值则持续平稳增加。总体而言,工程的实施有效的改善了研究区生态环境状况,水土流失问题也得以改善。研究还发现,输沙模数、降雨量、耕地压力、自然偏离度和人均纯收入等指标是研究区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敏感指标,其对生态环境综合值影响较明显。退耕还林(草)工程通过改变传统的广种薄收耕作观念,发展集水灌溉及大棚等高效设施农业,在促进生态环境恢复的同时提高了当地农民收入,减轻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调整其朝着与自然环境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0.
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综合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综合分析了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的发展空间,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是改善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环境的基本对策,以林牧为主,建成林牧业基地是方向,并对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模式,实现目标模式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