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44篇 |
免费 | 1138篇 |
国内免费 | 405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31篇 |
工业经济 | 21篇 |
计划管理 | 239篇 |
经济学 | 422篇 |
综合类 | 212篇 |
运输经济 | 8篇 |
旅游经济 | 29篇 |
贸易经济 | 108篇 |
农业经济 | 430篇 |
经济概况 | 325篇 |
水利工程 | 70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7篇 |
2023年 | 246篇 |
2022年 | 337篇 |
2021年 | 322篇 |
2020年 | 365篇 |
2019年 | 323篇 |
2018年 | 293篇 |
2017年 | 347篇 |
2016年 | 343篇 |
2015年 | 345篇 |
2014年 | 397篇 |
2013年 | 365篇 |
2012年 | 626篇 |
2011年 | 665篇 |
2010年 | 379篇 |
2009年 | 343篇 |
2008年 | 363篇 |
2007年 | 453篇 |
2006年 | 430篇 |
2005年 | 331篇 |
2004年 | 246篇 |
2003年 | 178篇 |
2002年 | 177篇 |
2001年 | 155篇 |
2000年 | 126篇 |
1999年 | 115篇 |
1998年 | 68篇 |
1997年 | 84篇 |
1996年 | 81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56篇 |
1993年 | 43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7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6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对中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由于长江上游地区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和主要的污染源,三峡工程的建设也使得长江流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更显紧迫,因此维护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重点在于上游地区的综合治理,其关键是加大长江流域生态建设的投入。文章提出了要切实加强长江流域的统一管理,加强立法体系的建设,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尽快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2.
为探索"两型社会"发展的新路子,2007年底长沙市委研究决定扩大岳麓区的版图,并将它打造成一个先导区,由点到面带动整个城市群的发展,这个战略被命名为"大河西战略"。大河西战略实施至今,对长株潭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明显的正效应,也给湖南的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23.
长江干流地区自宜宾至上海长约2800km,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面积占全国4.3%,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今后这一区域路网建设的目标是建成以长江干线为主轴,以宜宾、重庆、万县、枝城、武汉、丸江、芜湖、南京、江阴为结点的"九纵一横"的路网格局。长江干线包括加深长江航道,建设沿江铁路和沿江高等级公路。同时加强纵向铁路、公路和水运干线建设,形成若干水陆交通枢纽,并加强干线和支线机场建设,在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建成国际航空港。 相似文献
24.
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2006年长三角16座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消费水平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长三角16城市在居民可持续消费能力上存在差距,在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上可分为五类,其中上海、杭州的消费水平最高。文章还对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5.
长江经济带市域经济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空间自相关和空间计量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市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长江经济带市域经济差异呈现出先增大再缩小的发展趋势。长江经济带经济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高值和低值集聚现象显著,"高高"集聚较稳定在长三角地区,"低低"集聚有向分散的趋势发展;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两个阶段市域经济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得出财政收入和人口密度在两阶段由第一阶段的负效应作用转变成了第二阶段的正效应作用,财政支出在第一阶段的正效应作用转变成了第二阶段的负效应作用,经济结构和固定资产投资在两阶段都起着正效应作用,两阶段中固定资产投资的正效应都为最大,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和固定资产投资正效应作用上升明显。 相似文献
26.
上海世博会后长三角城市群的功能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长三角城市群将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全球功能活跃于世界经济舞台。由此,长三角城市群地区应从三个方面提升功能:一是核心城市上海的高端国际化功能,二是长三角城市群地区的深度一体化功能,三是长三角城市群向长江下游延伸的空间拓展功能。三个功能的提升互为关联,开拓长三角城市群科学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7.
以沈阳浑河景观区域为研究对象,以浑河景观区域园林绿化及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实地调查情况为基础,对浑河景观区域建设与管理现状进行了论述,并对比国内外其他内陆河建设与管理发展情况,为浑河景观区域建设与管理提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28.
城市网络发育特征及其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基于珠三角主要金融行业148家企业选址数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城市主义的城市网络作为城市关系研究的新范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珠三角主要金融行业148家企业选址数据,借鉴城市联锁网络模型,实证分析城市网络发育特征及其形成的行业动因,进而探讨了城市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已初步形成以“深圳-广州”为核心的“核心-边缘”网络层级结构。保险业较之于银行业和证券业对于城市网络具有更大的贡献弹性。城市链接率与城市竞争力的弹性分析表明,城市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竞争力提升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9.
30.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study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s to estimate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economic impacts of water quality policy scenarios in the Netherlands focusing on the reduction of emission levels of nutrients and a number of eco-toxicological substances. For this purpose, an Applied General Equilibrium (AGE) model consisting of 27 production sectors is extended to water through the inclusion of substitution elasticities between labour, capital and emissions to water in the sectors' production functions. The macro-economic costs of a 10, 20 and 50% reduction of the emission levels in the year 2000 of ten priority substances in the EU 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 vary between 0.2 and 9.4% of Net National Income (NNI). A large share of the total economic costs are borne by important sources of pollution like commercial shipping, the chemical and metal industry. However, important spin-off effects due to adaptation take place in the tertiary service sector. Besides the estimation of the economy-wide impacts of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s, the novelty of the study presented here is found in the downscaling of national and sector results to river basin level and the estimation of shadow prices for water-polluting substances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an emission permits marke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