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4篇
  免费   958篇
  国内免费   314篇
财政金融   26篇
工业经济   16篇
计划管理   195篇
经济学   335篇
综合类   172篇
运输经济   6篇
旅游经济   21篇
贸易经济   88篇
农业经济   355篇
经济概况   261篇
水利工程   5651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202篇
  2022年   278篇
  2021年   254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263篇
  2018年   237篇
  2017年   279篇
  2016年   273篇
  2015年   258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519篇
  2011年   530篇
  2010年   300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365篇
  2006年   338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依据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自由表面方程、状态方程和水质输运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法,建立河道垂向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根据2000-2001年第6次引黄数据资料对水质模型进行调试,建立引黄济津调水工程水质模型。利用已建立的模型,对2002-2003年第7次引黄河道水质进行了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比较,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引黄济津河道水质状况。同时,根据污染物浓度峰值的变化情况,分析了污染物的输移扩散及降解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32.
辽河流域洪水灾害严重,针对水利工程影响因素众多的特点,对辽宁省内辽河流域现有的部分防洪工程,包括水库、水闸和堤防,采用“影响辐射”理念建立指标体系,应用AHP法对工程布局影响效果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33.
黄河下游造床流量的变化及其对河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通过计算黄河下游的第一造床流量和第二造床流量,分析了黄河下游河槽的萎缩过程。第一造床流量与年水沙量的关系分析表明,黄河下游的深槽平浅滩流量700~1000m3/s是相对稳定的,恒定流的平衡输沙能力约为18~21kg/m3。通过小浪底水库拦粗排细年平均拦沙约3亿t,并在汛期强化调水调沙运用,基本可以控制黄河下游河槽的淤积萎缩。第二造床流量和平滩流量的关系分析表明黄河下游恢复和维持平滩流量约4000m3/s的中水河槽是比较合理的。根据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运用状况,提出了恢复和维持黄河下游稳定中水河槽的措施,并探讨了强化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运用的方案。  相似文献   
34.
本文借助历史加成法处理样本数据,并分别利用梯级-关联算法(CC)和误差反馈传播算法(BP)建立模型对黄河下游夹河滩水文站汛期含沙量进行预报。传统BP网络需要预先设定网络结构,预报过程虽利用了神经网络的内插特性,但其样本的处理方式和网络构建方式使得运算效率较低;CC算法仅要求初始网络含有输入层和输出层,通过运算不断向网络增加隐含节点,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在网络构建过程中的主观因素。本文比较了当预报的峰值超出训练样本取值范围时两种算法的表现,结果显示:当预报的峰值为训练样本峰值的2.45倍时,二者均能实现较为准确的预报,BP网络在预报精度上要略高于CC网络,但CC网络在运算速度上要明显快于BP网络。  相似文献   
35.
基于生态水深-流速法的河段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梅  黄强  张洪波  张俊华 《水利学报》2007,38(6):738-742
在界定了生态流速和生态水深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河道本身参数(湿 周、糙率、水力坡度)和维持某一生态功能所需河流流量的水力学方法,避免了湿周法不能反映复式断面真实水位流量关系的缺点,并用于验证黄河上游小川河段生态需水量,同时用Tennant法作了对比。结果表明:用生态水深-流速法得到的小川河段生态流量优于Tennant法所计算的生态需水量,由于该方法考虑了生态流速和生态水深,故所得的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6.
黄河下游平滩流量对来水来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本文探讨了平滩流量对来水来沙的滞后响应规律,发现平滩流量不仅与当年的水沙条件有关,而且与前期水沙条件有关,是一定时期内的水沙条件累积作用的结果。当采用滑动平均值来反应前期水沙条件的累积影响时,得出平滩流量与滑动平均汛期流量和滑动平均来沙系数的相关程度分别在4年和5年时达到最大值。据此建立了能够反映来水流量和来沙系数前期综合影响的平滩流量计算方法,可以用来估算黄河下游主要测站平滩流量随水沙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3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渭河流域出现水量大幅度减少、污染状况严重和下游淤积严重、洪水频发等问题。从来水、降水、用水和产水条件方面分析并指出渭河流域流量锐减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类的开发利用造成的,降水和产水条件的变化也对水量减少起到一定影响,污染和下游淤积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类的无序排污和水利工程设施不合理的运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行分区、分段的综合治理,调整产业结构,切实提高有限水资源的利用率;加快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步改善污染状况;努力降低潼关高程,减轻下游的淤积现状;进行省内调水,有效解决下游缺水、淤积和洪水问题;在全流域推行节水型社会的建立,实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8.
黄河下游河型分类与判别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黄河下游11年资料的计算表明,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泥沙运动基本理论、河床演变基本原理以及河流输沙强平衡概念建立的,以实用冲积河流稳定程度公式为理论和计算依据,由模糊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构成的黄河下游河型分类与判别模式,可以为小浪底水库运用后黄河下游河型的分类与判别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具体的计算方法,同时,也对其它冲积河流河型的分类与判别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9.
稳定主槽是当前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的关键。调水调沙不仅是塑造中水河槽的需要,更是长期维持中水河槽的需要。只有不淤积的中水河槽,才是能够长期维持的,整治主槽、调整改善主槽形态,是提高主槽输沙能力、长期维持中水河槽的需要。窄深河槽具有很强的泄洪能力与输沙能力,是主槽整治追求的目标。主槽过流能力与主槽整治流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今后的主槽整治工作中应明确区分。微弯型整治以控导河势流路为目标,难以达到塑造并长期维持中水河槽的目的。双岸整治以整治主槽为主攻方向,应予以正面对待并给予足够重视。黄河下游主槽整治要大力开展不抢险结构坝的研究和实践水平。  相似文献   
40.
通过对黄河小浪底至高村河段水环境特性的分析指出,目前在该河段建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应识别水质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旁侧污染物输入量和影响模型参数的水文、水环境条件进行分时段概化,宜采用经验统计相关模型、黑箱模型或一维模型,不应追求对水质沿程变化过程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