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5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35篇
财政金融   77篇
工业经济   20篇
计划管理   232篇
经济学   414篇
综合类   334篇
运输经济   5篇
旅游经济   36篇
贸易经济   264篇
农业经济   866篇
经济概况   362篇
水利工程   92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311篇
  2011年   342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近年来,河北省在建设经济强省特别是打造沿海经济带的工作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太行山经济带的开发却滞后于当前经济发展的主流形势。为此,我们必须把握经济发展的整体局面,振兴太行山经济带,推动山前经济和沿海经济的互动发展,为河北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长三角入境游客流入陕西的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的分析,揭示了长三角入境游客流入陕西的动态转移规律,即时间上,除个别年份出现非常规波动外,自长三角流入陕西的入境游客呈现年度持续增长的规律;春季、春末夏初和秋季是自长三角流入陕西的入境游客客流旺季期,12月-2月和7月是淡季期。空间上,陕西的入境游客密度指数与长三角的差距达7.53,陕西对以长三角为平台的入境游客接待方面发展空间和潜力很大;自长三角流入陕西的入境游客转移态指数很强,基本上呈梯度增长的趋势;自长三角流入陕西的入境游客流量为大型旅游流,并随年度梯度增长。最后,探讨了影响长三角入境游客流入陕西的限制性因素,并找出了相关对策,以期为两区域之间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3.
随着两岸关系的日益融洽,国家对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逐步开放,大陆将成为台湾重要客源地。通过市场调查获取的丰富基础数据,以湖南省城市居民为例,对内陆城市居民赴台旅游意向进行实证分析,归纳总结出内陆城市居民赴台旅游意向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94.
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四川秦巴山区是国家和省级重点连片扶贫开发区,成为关中平原城市群与成都平原城市群发展的洼地,制约了西部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在"一带一路"战略和"秦巴山区绿色循环发展"战略的推进下,加强四川秦巴山区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秦巴山区为研究区域,以集聚—碎化指数、重力模型理论为依据,结合经济、人口、社会、地理空间等4方面指标从多维度的角度来研究四川秦巴山区现状城镇等级规模、城镇聚集程度和城镇空间关系,并通过变异系数、城镇中心性和城镇发展实力分析,探索城镇等级规模变化趋势,以期为四川秦巴山区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优化和发展提出一定依据与建议。  相似文献   
995.
四川秦巴山区属国家生态保护区和限制开发区,工业发展水平处于初期向中期的过渡阶段,主要是初级加工为主的资源开发型产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为薄弱,区域内未实现互联互通,服务能力不足。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程度不够,尚不能满足四川秦巴山区走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需求。结合四川秦巴山区特有的条件,根据中共四川省委提出的连片开发、整体扶贫、精准扶贫的发展战略以及国家相关的政策,以全球视野、创新思维提出了"两化融合",以信息化发展带动工业转型升级,以工业化发展促进信息化进程,同步推进工业化发展与信息化发展,努力构建两化融合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走工业绿色化、信息智能化的低碳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96.
四川秦巴山区是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国家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在掌握该区域水资源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并进行了水资源量的平衡分析,结合区域水资源分布特征和利用现状,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四川秦巴山区的水资源量呈现分布不均匀的特性;区域水资源利用水平还较低,用水量在水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还较小,从总量上看还有较大的利用空间;现状条件下,各分区供水量和用水量是平衡,但2020年,各市均存在月可供水量不能满足用水需求的情况,必须采取管理和工程综合措施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减缓缺水影响。  相似文献   
997.
四川秦巴山区作为秦巴山脉的核心组成部分,由于受自然条件、地理行政区划等因素的影响,其旅游资源并未完全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通过对阿尔卑斯山脉、落基山脉和秦巴山脉三大山脉的对比分析,总结出秦巴山脉发展旅游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四川秦巴山区与周边城市的旅游发展竞合分析,提出四川秦巴山区与周边城市发展旅游的合作潜力,为实现四川秦巴山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998.
从水资源禀赋、生产用水、生活用水三方面分析湖北省的用水公平性,利用基尼系数分别测算湖北省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总用水量-水资源量、生产用水量-GDP、生活用水量-人口的基尼系数。结果表明,湖北省各市(区、州)的总用水量与水资源量的分布极为不均,而同一地区在2006—2016年间的变化仅有孝感市、随州市等几个地区比较不平衡;生产用水公平性在研究期的11年间稳定维持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在武汉市、仙桃市等用水效率较高的地区较为不均,因此提高其他地区的用水效率是改善生产用水公平性的最佳途径;生活用水在时空维度均已达到绝对公平。  相似文献   
999.
秦格  刘晓艳 《水利经济》2019,37(1):13-18
通过回顾原有水生态管理体制存在的条块分割问题,指出责任不落实是原有水生态管理体制的最大问题。依据制度变迁理论和河湖长制的有关文件精神,针对广东省五级河湖长制的具体情况,对水生态补偿运作机制进行总体规划,将水生态补偿运作机制设计为形成机制、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3个部分,并对这3个部分的政策依据和具体职能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00.
在全国"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指导思想引领下,江苏省确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主基调是"补短板、强监管、提质效"。对1991—2018年间江苏省水利投入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GDP等基础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初步形成了"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充分发挥市场融资作用,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水利投融资体系,但还存在水利相对投入强度下降、结构仍显单一、质效有待提高等问题,并从量质并举"补短板"角度,提出争取更大的水利投入量和提升投融资体系质效两条路径来完善全省水利投融资体系,更好地保障新时期江苏水利"补短板、强监管、提质效"的资金需求,助力江苏水利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