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38篇 |
免费 | 188篇 |
国内免费 | 46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79篇 |
工业经济 | 93篇 |
计划管理 | 400篇 |
经济学 | 203篇 |
综合类 | 125篇 |
运输经济 | 8篇 |
旅游经济 | 10篇 |
贸易经济 | 149篇 |
农业经济 | 77篇 |
经济概况 | 116篇 |
水利工程 | 81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5篇 |
2024年 | 57篇 |
2023年 | 62篇 |
2022年 | 65篇 |
2021年 | 91篇 |
2020年 | 101篇 |
2019年 | 55篇 |
2018年 | 63篇 |
2017年 | 83篇 |
2016年 | 73篇 |
2015年 | 86篇 |
2014年 | 118篇 |
2013年 | 106篇 |
2012年 | 146篇 |
2011年 | 159篇 |
2010年 | 128篇 |
2009年 | 68篇 |
2008年 | 82篇 |
2007年 | 68篇 |
2006年 | 78篇 |
2005年 | 70篇 |
2004年 | 61篇 |
2003年 | 64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修复断损垂线的过程中,必须解决钻机扫孔,清孔取出旧钢丝及锚块,安装新锚块,选择合适材料与直径的钢丝,保证测量数据衔接等技术问题,方可保证修复后的垂线能继续稳定有效的运行。介绍了在飞来峡断损垂线的修复过程中,技术人员的思路、方法、手段及效果,以期能够为对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2.
连云港市为了全面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充分运用自动监控技术,实施了水资源实时监测系统建设.根据当前监测站点的基本情况,遵循适用性、先进性、可靠性等原则进行了自动监测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并在各个方面对系统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3.
大坝监测自动化是大坝安全监测的发展方向,为更好地为大坝安全监测服务,利用自动监测系统测值对陈村大坝的综合弹性模量进行了反演和变形监控指标的拟定。介绍了反演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陈村水电站18#坝块作为典型坝段进行了反演分析,并根据实测资料,拟定了陈村典型坝段坝顶水平位移监控指标。结果说明自动监测系统的测值是可信的,可用于评估大坝安全。 相似文献
44.
何勇锋 《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1,25(4):33-36
沙溪口大坝安全自动化监测系统已投运多年,其运行情况基本正常,但个别产品也出现过一些故障.文章对该系统总体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系统运行的考核方法及考核成果,并对故障成因及处理情况进行了分析,可供其它工程监测系统改造选型时参考. 相似文献
45.
针对流域综合用水水平进行最优分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的F-统计量和变化的显著性水平的新方法,用其进行最优化分类的研究,构造了一种寻求最优分类的方法来寻求最优阈值。以渭河流域陕西段为例,采用该地区2003年~2005年资料,进行流域综合用水水平的最优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该流域的综合用水水平可分为4种不同的类型,符合当地的实际用水情况,可为管理部门制定合理规划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6.
为保电站水库的防洪安全而建立的猫跳河流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由1个中心站、5个中继站、29个水位雨量站、11个显示分中心组成,功能齐全,操作方便。该系统作为一项非工程防洪措施,在梯级水库防洪及兴利调度中发挥了作用,特别是在描跳河“96.7”特大洪水调度中起到了很好的防洪预报作用。 相似文献
47.
介绍了翻斗式雨量计和普通式雨量计使用原理,主要就自动测报系统降水量与人工观测降水量进行对比分析,从仪器本身误差、人为误差、安装位置等不同方面对降水存在的误差进行分析,以利于更好发挥系统作用。 相似文献
48.
49.
本文通过对振冲法处理液化土层的多种复合功效的系统分析,采用功效当量标贯法计算抗液化临界标贯击数,从而得出合理的抗液化临界桩距.基于抗液化振冲处理的能量准则,开发研制了振冲法施工过程的自动监控系统,有效地保证了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50.
V. A. Bilenko A. I. Gal’perina É. É. Mikushevich D. Yu. Nikol’skii A. G. Zhugrin P. A. Bebenin M. V. Syrchin 《Power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formerly Hydrotechnical Construction)》2009,43(2):123-130
Th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s at the 500 MW coal-dust power generating units No. 7, 8, and 9 at the Reftinskaya GRéS
have been modernized using information-regulator systems. Layouts for instrumental construction of these systems and expanded
algorithmic schemes for the automatic frequency and power control system and for the boiler supply and fuelling are discussed.
Results from tests and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automatic frequency and power control system are presented.
Translated from élektricheskie Stantsii, February 2009, No. 2, pp. 47–5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