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15篇
  免费   700篇
  国内免费   195篇
财政金融   417篇
工业经济   274篇
计划管理   1207篇
经济学   1974篇
综合类   841篇
运输经济   95篇
旅游经济   211篇
贸易经济   579篇
农业经济   5488篇
经济概况   1043篇
水利工程   1880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289篇
  2022年   312篇
  2021年   388篇
  2020年   624篇
  2019年   482篇
  2018年   519篇
  2017年   612篇
  2016年   593篇
  2015年   482篇
  2014年   782篇
  2013年   895篇
  2012年   922篇
  2011年   983篇
  2010年   892篇
  2009年   787篇
  2008年   671篇
  2007年   733篇
  2006年   699篇
  2005年   512篇
  2004年   448篇
  2003年   309篇
  2002年   250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山东省农地面积较广,利用类型丰富,农地的合理利用对推进山东省农业经济发展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山东省农地利用状况,从自然因素、土地投入、农业土地利用结构、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农产品市场意识及经营手段等方面探讨影响农地利用经济效益的因素,通过构建DEA模型,对农地利用经济效益进行应用分析,并提出加大农业用地投入和建设、优化农业用地结构和规模、强化市场经营意识和管理等提高山东省农地利用经济效益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山东省土地合理规划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2.
王安春 《改革与战略》2010,26(10):81-83
文章认为,家庭承包责任制的缺陷、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要求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农民增收的客观保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管理的客观要求。目前国内在促进农地流转的实践中出现了转包、互换、转让、租赁、反租倒包、联合经营、土地股份合作和拍卖等数种类型。土地流转方式各有特点,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在实践中不可强求一致。只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深受农民的欢迎和好评,都要积极加以推广和倡导,在实施过程中予以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3.
绿色混凝土市场存在及发展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莹  王晓晨 《科技和产业》2010,10(3):102-107
混凝土及其主要组分水泥生产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人工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5%左右。低环境污染的绿色混凝土市场成为解决经济与环境矛盾的重要方法。除了技术上的创新以外,信息经济学对于不对称信息的研究模型揭示了绿色水泥混凝土市场得以存在并发展的真正原因。由此,为该市场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济学手段。  相似文献   
134.
岩溶区面临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为解释云南省岩溶区近60年来降水的历史变化特征并服务现今的水资源管理,以云南省5个岩溶片区1959-2017年的逐日降水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Mann-Kendall非秩次检验法,系统性研究了云南岩溶区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自1959年以来,云南省5个岩溶片区的降水量均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其中滇中和滇东南的减少最为明显,但均未达到0. 05的显著性水平;云南岩溶区降水日数均呈现出减少的倾向,其中滇西、滇中、滇东南片区的减少趋势达到0. 05置信水平,其余区域不明显;小降水级别的降水量在云南岩溶区呈减少态势,而大降水级别的降水量则有所增加; 5个岩溶区多年平均最长干旱时间的变化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其中滇西北、滇西、滇东北和滇东南片区的最长持续干旱时间均有所增加,而滇中则呈现为减少趋势;云南5个岩溶片区的平均最长持续降水时间均呈现出减少趋势,其中滇东北片区的减少趋势变化显著。降水的这些变化趋势给岩溶区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5.
随着经济发展,农村土地合理利用成为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山西实施“以煤补农”机制实际出发,将煤矿区农地非农化模式与“以煤补农”机制融合在一起。结果表明,“以煤补农”机制是对煤矿区农地非农化模式的补充;煤矿区农地非农化模式发展趋势与“以煤补农”机制的实施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6.
目的 分析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耦合协调状况及时空演变,为提升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水平及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文章以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生态与粮食安全相关数据,构建土地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的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定量分析了二者的综合评价值、耦合协调水平及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结果 (1)2009—2018年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从0.369增至0.433,呈“缓慢上升”态势,协调类型由轻度失调跃升至濒临失调,空间布局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2)各省区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分为3类:低度磨合土地生态滞后、高度磨合同步发展及低度磨和粮食安全滞后。结论 针对土地生态与粮食安全的耦合协调发展类型采取差异化措施,实现粮食安全与土地生态安全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是监测区域变化的重要方法,而发生剧烈变化的热点区域更是研究的重要部分,有效识别热点区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可以为保护土地生态环境、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支撑。方法 文章利用欧洲航天局(ESA)气候变化倡议的长期时间序列土地覆盖数据集(CCI-LC)对“一带一路”典型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进行分析,根据变化面积、相对变化速率及其聚集程度建立了热点区域的识别方法,并分析了影响因素。结果 (1)根据土地覆盖变化结果表明,1992—2020年“一带一路”典型区内总共有5.46%的面积发生了变化,建设用地净增加面积最多,为24.61万km2,相对变化速率在2000—2010年最高,为76.94%。(2)热点识别结果表明,2000—2010年土地覆盖变化最剧烈,不同时期的热点区域内主要的转型特征不同,1992—2000年主要表现为耕地的增加,2000—2010年主要表现为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扩张,2010—2020年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面积增多和林地的砍伐与恢复。(3)热点区域集中分布在0~200m的海拔范围内,热点区域内的像元数量随海拔升高不断减少。(4)热带多雨气候区域内热点占比最大,而其他气候类型对热点区域内的像元数量的影响较小。(5)社会经济因素对于热点区域内的像元数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城市人口数量和国内生产总值最重要,两者结合可以解释全部热点的86.46%。结论 研究探明的热点区域和影响因素可以为“一带一路”典型区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8.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收入视角,使用2017年和2019年中国农村家庭调查数据,分析农地流转对农户要素配置及生产效率的影响,以期为推动农户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面板Tobit模型、DEA模型和控制函数法。研究结果:(1)农地转入提高了农户的技术效率,但对分配效率没有明显改进;(2)农地转出抑制了农户的技术效率,提升了农户的分配效率;(3)当经营规模达到13.156亩,农户实际经营规模与技术效率之间出现“倒U”型曲线的拐点;(4)从农业部门来看,农地转入显著提高了农户在传统生产环节使用机械的可能性;从非农部门来看,农地转出对劳动力迁移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农地流转较为明显地提升了农户主要经营部门的生产效率,但是对于跨部门生产效率提升并不明显。为提高农民收入与农户生产效率,需协同推动农业生产手段改进和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的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139.
[目的]为促进水库移民的生计恢复及转型,探寻就业结构和土地流转间的交互机制,分析两者间耦合作用对当前移民安置模式及政策的影响。[方法]文章从移民就业结构变迁出发,通过超边际理论构建了安置区移民土地的流转机制模型,推演了从业决策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路径,并运用南水北调农业安置移民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大面积转出土地是移民搬迁后土地处置的主要行为,移民中土地转入户有所增加,但土地集中度却有所减少。移民非农就业较搬迁前有明显上升,并有向当地兼业转移的趋势,但与土地流转间并不互为因果,农村社保还难以弱化其对土地养老的依赖。劳动力数量、非农就业时间、非农收入占比、土地政策等对移民土地流转行为和规模均有显著影响,而外出就业前景和地租水平在促进土地流转行为的同时,却不一定能增加土地流转面积。[结论]移民外迁中可以采用无土安置代替农业安置,推动移民土地流转的关键在于技能培训、政策保障和地租补贴,简单的就业推荐和土地权属划分的作用有限。而对于移民中的农业大户,则需在满足土地转入面积的基础上,保障其在安置区的各项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40.
研究目的:解释并定位《土地管理法》第62条第2款新设的一户一居规则。研究方法:规范解释、文本分析、规则比较等。研究结果:一户一居是农村村民一户拥有一处法定面积的居住空间的保障制度,是政府组织农民集体盘活利用存量宅基地、统一修建住宅并分配给农户的行为规范。一户一居开创了宅基地置换资产、宅基地集体统一利用、居住保障资产与经营性资产相分离、人均公平分配等农民居住保障的新制度和新观念。与《土地管理法》第62条第1款一户一宅规则下的宅基地实物分配不同,一户一居通过存量宅基地的资产化改造和居住保障权益的重新分配实现农民户有所居。研究结论:一户一居适用于无地可分的城中村和城郊村,受地方政府和农民集体财力以及当地市场需求的约束,是一户一宅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