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7篇 |
免费 | 31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3篇 |
工业经济 | 32篇 |
计划管理 | 62篇 |
经济学 | 36篇 |
综合类 | 13篇 |
贸易经济 | 52篇 |
农业经济 | 12篇 |
经济概况 | 10篇 |
水利工程 | 6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71.
为了探索疏浚底泥有效干燥处理的新途径, 对疏浚底泥进行微波干燥试验, 探讨了不同底泥厚度和微波功率对疏浚底泥微波干燥特性的影响, 分析了微波干燥过程中单位能量消耗, 并引入薄层干燥模型对底泥干燥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 随着底泥厚度的依次增加, 干基含水率下降速率逐渐降低, 干燥所需时间逐渐延长; 微波功率越大, 干燥时间明显缩短; 10 mm 厚底泥最大干燥速率约是 40 mm 的 3 1 0 倍。单位耗能分析表明, 不同厚度底泥在280 W 下单位耗能较低, 能量利用更加充分。通过分析试验数据, 确定了疏浚底泥微波干燥过程中水分比变化适用M odified Page 2I 模型, 且模型拟合较好, 可用于预测不同厚度疏浚底泥微波干燥至不同含水率所需干燥时间。 相似文献
272.
为进一步提高深部地下工程中煤岩失稳破坏监测预警的针对性和准确性,采用自主研发的多通道电荷感应和微震综合监测系统,监测和分析在不等幅循环荷载作用下煤岩变形破裂过程中电荷感应和微震信号的时、频特性和能量特征,并与单轴压缩实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循环荷载下煤岩在不同阶段的电荷感应和微震信号各具特点,卸载段会产生较多微破裂和损伤,煤样在发生多裂纹贯穿劈裂破坏前会频繁出现峰值较小的电荷感应信号,需特别注意。对微震信号傅里叶变换进行频谱分析,发现微震信号频谱特征能够很好地反映煤样内部裂隙的扩展状态,并且主频幅值的增高与微震信号的增强具有同步性。采用电荷感应和微震信号共同划定煤岩的受载阶段,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失稳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273.
研究目的:系统性梳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空间治理实践的历史变迁,总结建党百年以来党的空间治理的主要特征和历史经验。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空间治理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4个阶段的历史变迁与演进,各时期面临的主要矛盾、空间治理重点和治理手段有较为鲜明的时代特征;(2)中国共产党百年空间治理历史经验为:主要矛盾与空间治理之间形成正向反馈机制,空间治理中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空间治理主体结构和手段在实践中不断优化。研究结论: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以来对空间治理的探索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应以坚持党的领导为前提,推动空间治理体系和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平衡空间治理中的多元取向,优化衔接空间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274.
Marat?V.?KraminEmail author Timur?V.?Kramin Stephen?D.?Young Venkat?G.?Dharan 《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2005,24(2):199-226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for interest rate lattice construction in the Ritchken and Sankarasubramanian (1995) framework. The proposed method applies a parsimonious induction technique to represent the distribution of auxiliary state variables and value interest rate derivatives. In contrast to other approaches, this technique requires no numerical interpolations, approximations and iterative procedures for pricing interest rate options using a simple backward induction and, therefore, provides significant computational advantages and flexibility with respect to existing implementations. Also, the proposed trinomial interest rate lattice specification provides for a further reduction in computational costs with additional flexibility. The results of this work can be extended to a class of derivatives pricing models with path dependent state variables and generalized to multi-factor models. 相似文献
275.
广义Lucas数列的一些求和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二次线性递推公式所定义的Lucas数列ΣLnΣ在数学的理论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已有的有关广义Lucas数列相关定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给出了更为广泛的广义Lucas数列的求和公式,采用了递推归纳的方法证明。 相似文献
276.
镉(Cd)是铁矿石中重点关注的微量有害元素。目前,铁矿石中镉含量的国家标准检测方法为ICP-Ms法。由于ICP-Ms设备昂贵,限制了方法的应用和推广。本文针对铁矿石和镉元素的特点,建立了盐酸-硝酸体系高压密封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检测铁矿中镉含量的分析方法。通过实验确立了酸介质为1.5%硝酸+0.5%盐酸,基体改进剂为0.2%磷酸二氢铵,灰化温度为750℃,原子化温度为1550℃。通过基体匹配和加入基改剂,消除了基体干扰。在优化的条件下,测定镉元素检出限为0.05ug/L,方法精密度良好,回收率为96%~119.0%。本方法与ICP-Ms法的分析结果吻合,且简便快速、检测成本低。 相似文献
277.
为突破传统2<sup>n路功率合成/分配单元的局限性,实现更灵活的合成/分配,采用波导E-T节不等功分结构,设计出一款新型Ku频段三路功率分配/合成网络。通过等分一分二后,进行不等分一分二来实现一分三功能,采用感性柱来调节阻抗匹配,使用三维电磁仿真软件HFSS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良好。对加工而成的实物进行测试,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将2支三路功率分配/合成器进行背靠背连接时,在13.75~14.5 GHz频带范围内插入损耗小于0.1 dB,回波损耗大于13 dB。所设计的三路功率分配/合成网络与传统分支波导三路波导功分器相比,不需要额外的相位补偿链路,传输损耗低,驻波特性好,效率高,易于加工,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对固态功率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8.
为了提高气雾化制粉方法制备钛合金粉末的性能,使其更适应增材制造工艺,采用自主研发设计的电极感应气雾化制粉设备(EIGA)制备TC4钛合金粉末,研究雾化器气流汇聚角度对粉末粒度、粉末形貌的影响,采用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仪、氧氮氢分析仪、霍尔流速计、松装密度检测仪和工业CT等设备对粉末氧氮含量、流动性和空心粉含量进行测试。利用Concept Laser M2选区激光熔化设备对TC4粉末进行打印工艺验证研究,对比不同打印方向拉伸试样的室温力学性能,并分析选区激光熔化工艺成形TC4构件的显微组织。测试结果表明,当雾化器汇聚角度为25°时,53μm以下粉末的收得率最高,粉末性能最好。打印验证表明,粉末与Concept Laser M2打印设备的匹配度较好,力学拉伸数据能达到设备要求。因此通过改善雾化器结构能够有效提升气雾化法制备钛合金粉末的性能,并能与增材制造工艺匹配。 相似文献
279.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更好地利用风速,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一种新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与桨距角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以解决以往控制策略工作量大、过程繁杂等问题。该控制策略允许低于额定风速时发电机工作在最佳转速得到最大功率,高于额定风速时恒功率输出;整个过程由一个人工神经网络控制器来实现。为此,在Matlab环境下,建立了双馈异步风电机组的仿真模型来开展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风速在额定值附近大范围变化时,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与桨距角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能够实现最大功率快速而精确的跟踪和恒功率的输出,且具有很好的动态特性和快速跟踪特性。 相似文献
280.
Microwave backhaul links from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provide a valuable “opportunistic” source of high‐resolution space–time rainfall information, complementing traditional in situ measurement devices (rain gauges, disdrometers) and remote sensors (weather radars, satellites). Over the past decade, a growing community of researchers has, in close collaboration with cellular communication companies, developed retrieval algorithms to convert the raw microwave link signals, stored operationally by their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s, to hydrometeorologically useful rainfall estimates. Operational meteor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services as well as private consulting firms are showing an increased interest in using this complementary source of rainfall information to improve the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ey provide to end users from different sectors, from water management and weather prediction to agriculture and traffic control. The greatest potential of these opportunistic environmental sensors lies in those geographical areas over the land surface of the Earth where the densities of traditional rainfall measurement devices are low: mountainous and urban areas and the developing world.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nonexpert summary of the history, theory,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ward continental‐scale rainfall monitoring using microwave links from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This article is categorized under:
- Science of Water > Methods
- Science of Water > Hydrological Proces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