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1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12篇
财政金融   4篇
工业经济   77篇
计划管理   136篇
经济学   63篇
综合类   37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7篇
贸易经济   125篇
农业经济   139篇
经济概况   112篇
水利工程   6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1.
洪湖沉积物碳氮磷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湖是中国第七大淡水湖,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全面了解洪湖沉积物氮、磷、有机质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对掌握其富营养化现状与氮磷污染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在湖区布设了8个采样点,2019年10月采集50 cm柱状沉积物,分别测定不同深度沉积物总氮(TN)、总磷(TP)以及有机质(OM)含量,分析了TN、TP 和OM 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并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其对应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洪湖沉积物TN含量在467.8~8 454.5 mg/kg之间,平均值2 167 mg/kg,为重度污染,其中近一半的采样点表层沉积物TN含量>5 000 mg/kg;TP含量在502.7~1 252.4 mg/kg之间,平均值693.8 mg/kg,除杨柴湖为重度污染外,其他大部分地区为中度污染;有机质含量占比在5.0%~24.9%之间,平均值9.6%,为重度污染。在垂直空间上,TN、TP 和OM 均在沉积物表层垂向深度0~20 cm存在明显的积累,其含量随垂向深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研究成果可为洪湖富营养化的控制与治理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为处理未纳入管网的市政污水,采用石英砂加载混凝工艺,考察石英砂的粒径及其投加量对处理效能的影响,分析了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s,DOM)的去除特征,并探讨了石英砂加载混凝机理。结果表明,与常规混凝相比,当石英砂的粒径和投加量分别为200目和 1.0 mg/L 时,石英砂加载混凝工艺对污水中浊度、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7.55%、59.2%,优于常规混凝;石英砂加载混凝工艺可明显去除芳香类、共轭双键、疏水性有机物,主要促进了腐殖质类物质的削减;石英砂通过架桥作用增加了絮体的密度,进而显著改善了絮体的沉降性能、强度;絮体的沉降性能、强度及再稳性能随着石英砂粒径的降低而升高。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分析巴陵分公司煤代油工程的污水排放特性及技术条件,探讨了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浅谈城市污水回用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城市污水经处理后回用的主要途径进行了综述,其中重点介绍了回用到工业上的用途及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畜禽养殖废水有机物水质水量变化大,有机物、氨氮与磷的浓度较高,直接排放会严重危害环境。通过构建厌氧-好氧序批式反应器(SBR)处理预酸化畜禽养殖废水,分析了不同进水负荷条件下反应器对污染物的去除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BR反应器对高负荷进水中TN、PO3-4—P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可分别达到64.5%、97.5%和94.5%。反应器出现NH+4—N和NO2—N亚硝酸同时积累的短程硝化现象,这可能与高进水负荷对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活性和种群的影响有关。与乙酸盐相比,以丙酸盐作碳源时污泥的强化生物除磷活性更高。随着进水负荷的增大,聚糖菌(GAOs)的相对丰度明显升高。四联球状菌(Tetrasphaera)为反应器中始终占优势的聚磷菌(PAOs),对反应器除磷性能有重要贡献。在高有机负荷条件下,SBR内PAOs与GAOs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底物竞争关系,系统脱氮除磷性能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16.
Absorption coefficients of phytoplankton, colored detrital matter (CDM), non-algal particles (NAP), 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CDOM), and their relative contributions to total non-water absorption (at ? w) are essential variables for bio-optical and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s. Light absorption properties showed large range and variability sampled at 194 stations throughout Lake Chaohu between May 2013 and April 2015. The at ? w was dominated by phytoplankton absorption (aph) and NAP absorption (ad). The contribution of CDOM absorption to at ? w was lower than 30%. Phytoplankton and NAP were the primary sources of spatial and vertical variability in absorption properties. Light absorption by CDOM, though significant in magnitude, was relatively constant. CDM absorption (adg) was dominated by NAP.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s from each of the optically active constituents were driven by several main inflow rivers in the western and middle part of Lake Chaohu. Algal blooms and bottom resuspension contributed to vertical variability as observed by phytoplankton and NAP profiles. Specific absorption of phytoplankton had significant spati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without vertical variation. The spectral slope of absorption showed no significant spatial variability (p > 0.05). Variations of absorption affected different ranges of remote sensing reflectance (Rrs) spectrum, thereby increasing the difficulty of applying the remote sensing algorithm in optically complex waters. Parameters and relationships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bio-optical models and remote sensing of lakes similar to Lake Chaohu in terms of optical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7.
海绵城市生物滞留设施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绵城市生物滞留设施是适用于分散式雨水处理与利用的代表性生态技术,但目前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制约其运行效率及寿命。综述了海绵城市建设中生物滞留设施关键技术及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出高效净化能力填料的研制、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的建立及设计参数的优化、有机微污染物累积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的构建等将成为海绵城市生物滞留设施未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8.
基于探索性空间分析(ESDA)方法和重心迁移模型研究2006-2017年"中四角"工业废水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重心迁移轨迹。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7年"中四角"工业废水排放整体呈下降趋势,并存在明显空间分异特征,呈西南从高到低、中东从低到高的演变规律;总体空间内无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但局部空间存在明显的集聚特征且以低高集聚状态为主;2006-2017年间"中四角"工业废水排放重心主要在东经114.38°E^114.95°E、北纬29.18°N^29.34°N区域内移动,总体向东北方向移动,移动总距离为107.88 km;"中四角"工业总产值重心总体向西北方向移动,移动总距离为94.39 km,除2011和2012年外其他年份的重心移动距离变化较小。2006-2017年间"中四角"工业总产值重心逐渐偏离几何中心,而工业废水排放重心逐渐向几何中心靠拢且移动速度明显高于工业总产值重心移动速度。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印染废水的资源化处理问题,针对实际印染废水研究了以超滤和纳滤膜分离技术为核心的印染废水处理及回用工艺在工程上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还原染料废水采用超滤系统处理,膜出水水质即能够满足印染厂内回用水质要求;活性染料废水通过纳滤浓缩能够获得较好的染料回收效果。采用双膜膜分离系统(UF+NF)能够使两种染料废水的污染物均得到明显去除,还原性染料废水的总悬浮物、COD、浊度和色度的去除率达到了100%、95.21%、92.86%和100%;活性染料废水上述各项指标去除率达到100%、82.85%、98.46%和99.43%。双膜膜分离系统适用于工业印染废水处理及染料回收,是资源化处理印染废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污泥资源化利用标准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各种污泥处理处置方式,污泥资源化利用是有巨大发展前途的一种,是提高污泥资源化水平、促进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有效手段。通过对现行污泥利用标准的分析和与国外相关法规及标准的对比,结合我国污泥的产生、理化性质等特征,讨论了现行标准存在的不足,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