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3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102篇
财政金融   76篇
工业经济   118篇
计划管理   542篇
经济学   370篇
综合类   358篇
运输经济   20篇
旅游经济   39篇
贸易经济   460篇
农业经济   350篇
经济概况   327篇
水利工程   76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335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对平顶山市休闲农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发展潜力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期为平顶山市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文章对平顶山市休闲农业空间布局分区论述,并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平顶山市休闲农业发展潜力指标评价体系,确定指标权重,然后根据各指标的游客和当地农民的打分值与权重值加权计算不同区域的发展潜力指数并比较发展潜力大小。[结果]根据区域位置和地理环境以及休闲农业发展速度,将平顶山市休闲农业划分为北部山区休闲农业区、东部城乡休闲农业区、南部现代休闲农业区和西部傍水休闲农业区4个区域,各区域发展特点突出。对各指标权重值与打分值的加权求和计算得到的不同区域发展潜力指数看出,西部傍水休闲农业区的发展潜力最大,其次为北部山区休闲农业区,再者是南部现代休闲农业区,东部城郊休闲农业区的发展潜力最小。[结论]平顶山市休闲农业发展前景广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由于地理区位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条件和农业基础的差异,平顶山市的休闲农业可分为东西南北4个发展区域,其中西部傍水休闲农业区和北部山区休闲农业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平顶山市可将其作为重点发展对象,重点打造水岸和山村休闲农业游,借助发展优势突出区域特色。  相似文献   
102.
[目的]通过分析什邡市耕地质量现状,充分把握影响耕地质量的主导因素并进行质量提升分区,测算不同质量提升区的提升潜力,以期为全市耕地质量的建设与发展指明方向。[方法]依据农用地分等理论,构建2014年什邡市耕地质量限制性指数评价体系,采用限制性指数模型测算耕地质量限制性指数,结合因素组合法、耕地质量潜力测算法,分别进行耕地质量提升分区及其提升潜力评价。[结果]什邡市耕地质量现状差异显著,地域分布特征明显;因素限制程度以中限制为主,多因素共同主导限制耕地比重大;各质量分区限制特征明显,各区耕地质量提升潜力在时序上和空间上也存在差异。高等别耕地集中分布于南部平原,受土壤酸碱度中等限制和剖面构型高程度限制为主;北部丘陵区以及南部河谷低洼地带主要为低等别耕地,表现为坡度与灌溉因素较高程度限制为主;综合提升潜力较大的耕地集中于北部丘陵区与南部河谷低洼地带。[结论]什邡市范围内耕地质量差异明显,存在普遍限制且分区限制特征明显,各区提升潜力空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03.
简要介绍了我国土地整理问题提出的背景,论述了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的核心内容.并以四川省名山县万古乡土地整理实践为例,针对丘陵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潜力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土地整理等一系列措施,有效耕地面积增加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并就加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4.
介绍了江西省林权改革第一阶段明晰产权工作的主要做法,并运用实地调研的数据分析了林权改革的实施对自留山、责任山、集体山的林地经营模式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自留山和责任山的经营模式在林改前后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几乎不受林权改革影响;而集体山林的经营模式受林改的影响较大,林改之后股份合作、承包、转让等模式逐渐取代了集体统一经营的模式成为集体山林经营的重要模式;提出了江西省林权改革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5.
基于可拓学的土地整理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耕地整理潜力分析,是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用可拓学的理论,建立耕地整理潜力物元模型和关联函数,运用简单关联函数计算各影响因素的权重,依据关联函数计算各因素的分值,结合权重得出评价单元综合分值来划分耕地整理潜力等级,并以重庆市某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为例,详细介绍该方法在土地整理潜力评价中的应用,证明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6.
近30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根据粮食产量波动特征,从自然因素、科技因素(物质装备)、社会经济因素和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为科学合理地制定农业政策,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利用HP滤波法分析1978—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波动特征,并采用灰色关联与层析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定量分析不同波动周期各影响因子对我国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度。[结果](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经历了完整的6个波动阶段,平均波动周期为6年;(2)除1994—2000年,各波动周期的粮食产量受科技因素的影响最大,且影响日益显著,影响度从1978—1981年的37. 0%增加到2006—2010年的48. 3%,其中,有效灌溉面积的影响增大趋势最为明显,其次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的影响呈减弱趋势;(3)社会经济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呈波动性增加的规律,2006—2010年影响度达到24. 9%;(4)农业生产条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与科技因素基本持平,此后,除1994—2000年,与科技因素的影响度差距越来越大,到2000—2006年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度仅为16. 6%,其中,耕地面积的影响度下降最多,到2006—2010年,影响度仅为1. 1%;自然因素对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最小,且较为稳定,除1985—1988年影响度达到24. 3%,其余波动周期均在8. 7%~12. 4%之间,2006—2010年影响度为10. 2%。[结论]完善农田水利灌溉体系,加强对农业机械指导的"重科技"举措比单纯增加后备耕地数量、改善应对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能力的"靠资源"发展更为有效;加大农田水利投入,完成灌区续建配套与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是目前最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7.
2012年国土资源领域科技论文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2年被科学引文数据库(SCI)CD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扩展版和中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DS)收录的国土资源部相关机构发表的科技论文为例(按第一作者的第一机构进行统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科技论文的产出、分布特点和影响力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包括论文的数量变化、作者和机构分布、学科分布和期刊分布等,从一个侧面了解国土资源部相关机构2012年度科研状况.  相似文献   
108.
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详细分析了长春市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实况,综合得出长春市未利用土地面积较小,但利用率低的土地面积较大,长春市土地利用只有走内涵挖潜的道路.同时指出经济容积率对比法是从微观方面考查具体宗地的土地利用程度,其属于单指标评价,倾向于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是从宏观方面考查所有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其综合了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的效益评价,从土地的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是符合未来土地利用趋势的.但从当前我国的发展情况来看,应注意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单指标评价与综合评价相补充,其评价的结果才符合当前我国经济与土地利用实际.  相似文献   
109.
通过搜集1976—2005年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的连续清查数据,分析了近30年来森工林区国有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状况,并在归纳总结大量国内外学者所认同的影响森林资源变化的因素理论基础之上,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选取了有林地面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受灾森林面积、营林投资、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对森林资源变化有显著影响的科学合理的指标,继而运用回归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保持森林资源可持续增长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于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择1901—2000年哈萨克斯坦24个代表气象站点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Thortwaite Memorial、Miami模型估算气候生产潜力,并运用气候倾向率、M-K检验以及ArcGIS空间插值等方法对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1901—2000年哈萨克斯坦气候生产潜力总体表现为增长趋势,不同时段气候生产潜力差异明显,相对于其他研究时段(T1,T3),T2(1936—1970年)时段气候生产潜力及增长速率最大,并且水热匹配状况最好;(2)哈萨克斯坦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分布地域性明显。YP(降水生产潜力)和Y E(蒸散生产潜力)总体表现为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YT(气温生产潜力)表现为自西南向东北递减的趋势,气候生产潜力高值区主要位于天山北麓及东部山区的河谷地带,低值区位于西部和南部荒漠区;(3)气候生产潜力对降水更为敏感,当气温保持不变,降水量增加(减少)10%、20%,YE将增加(减少)9.6%、19.94%。[结论]哈萨克斯坦东部气候生产潜力大于西部,天山北麓及河谷地区气候生产潜力大于平原地区,哈萨克斯坦气候生产潜力主要受降水量的制约,未来“暖干型”变化将会使研究区气候生产潜力下降。为提高农业生产潜力,必须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提高水资源的调配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