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36篇 |
免费 | 413篇 |
国内免费 | 69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728篇 |
工业经济 | 366篇 |
计划管理 | 1068篇 |
经济学 | 3128篇 |
综合类 | 1302篇 |
运输经济 | 55篇 |
旅游经济 | 90篇 |
贸易经济 | 1119篇 |
农业经济 | 379篇 |
经济概况 | 1434篇 |
水利工程 | 448篇 |
信息产业经济 | 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0篇 |
2024年 | 76篇 |
2023年 | 133篇 |
2022年 | 109篇 |
2021年 | 205篇 |
2020年 | 303篇 |
2019年 | 319篇 |
2018年 | 261篇 |
2017年 | 348篇 |
2016年 | 355篇 |
2015年 | 363篇 |
2014年 | 520篇 |
2013年 | 841篇 |
2012年 | 788篇 |
2011年 | 861篇 |
2010年 | 625篇 |
2009年 | 647篇 |
2008年 | 745篇 |
2007年 | 637篇 |
2006年 | 547篇 |
2005年 | 357篇 |
2004年 | 261篇 |
2003年 | 186篇 |
2002年 | 148篇 |
2001年 | 101篇 |
2000年 | 74篇 |
1999年 | 72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50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5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利用2005—201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地流转、"三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数据,构建了考虑空间因素的计量模型,验证了农地流转的经济效应及其空间溢出。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农地流转通过影响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间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并且跨期内存在空间效应、本期内没有空间效应;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周边地区的农地流转强度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农地流转对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的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空间效应,在粮食主产区的农地流转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更强的直接和间接拉动效应,而粮食主销区农地流转的影响则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42.
用水发展趋势及其增长极值事关水资源管理宏观决策和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布局,本文提出了\"经济社会规模-生产水平-水资源供给\"用水变化三元驱动机制,构建了受制于资源约束的适应性用水增长曲线(AIR曲线)和增长规律,总结提出了达到用水极限峰值时的经济社会特征参数与定量判别依据。研究以地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分类判别了全国358个地级行政区用水量增长趋势,集合预测了全国及分区用水极限峰值及其发生时点,结果显示: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框架和既有工程规划体系下,中国用水极限峰值约为6480亿m3,极值时点大概率会出现在2037年。综合中国用水历史规律和未来预测,提出了现状用水总量拐点的假象和供给\"天花板\"现象,研判了分行业需求增长趋势,探讨了中国用水极限峰值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3.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综合现有的经济理论并结合中国经济实际,建立储蓄增长、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模型,同时采用Granger因果检测检验各地区三者间关系,并与模型结论比较。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三者关系与模型结论基本一致,即投资增长、经济增长及储蓄增长间存在良性循环;而中部地区投资效率低下、西部地区资本供给不足,致使中西部经济中的三者良性循环被迫中断或被低水平恶性循环取代,从而导致地区经济差距急剧扩大。 相似文献
44.
产业化养殖是解决渔业生产过程中深层次、症结性矛盾和问题,实现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第二次转变的必然选择。适应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五位一体"立体组合模式是渔业产业化养殖的重要运行模式之一,而政府在制度供给、质量管理、科技推广、市场流通、教育渔民、扶持龙头企业等方面的统筹协调是实施渔业产业化养殖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45.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近期国内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理论研究、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等五个方面回顾了最近几年来国内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成果。最后,对国内的研究进行了评论,指出了这些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6.
杜强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7,(5):72-77
经济增长通常意味着贫困率的下降,然而,对于增长很慢的经济体或经济增长没有带动贫困率降低的案例,这种假设似乎并不成立.中国两个较为贫困省份的数据展示了这样一个谜题:贵州省的经济增长缓慢但农村贫困率的下降较为显著,对这一现象不妨称之为"贵州新现象";与此同时,云南省经济高速增长但贫困率下降较为迟缓.根据相关考察和统计数据的分析,交通、流动人口、旅游业和矿产业四个因素是解释这个谜题的关键.这四个因素在两个省的不同分布和构造解释了它们经济增长与贫困率下降关系中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47.
48.
奥肯定律表明与正常的(或潜在的或趋势的)增长率相比,高产出增长伴随着失业率的降低,低产出增长伴随着失业率的上升.作为一种经验规律,奥肯定律在西方很多国家的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验证.本文根据1978年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进行模型回归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变化与实际产出增长率之间不存在典型的奥肯规律.由于我国公开的失业率并不能反映真实的市场失业率,为此用就业量代替失业率,建立扩大的奥肯模型,分别对我国第一、二和三产业的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进行估计.实证的结果显示我国第二、三产业的就业增长与产出增长和物价上涨均为正相关;而我国农业的就业增长与产出增长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49.
毛国民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12,3(3):85-88
发展与幸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包容性增长不是一种纯粹经济发展理念或模式,它还关涉到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和谐”、“共享”(包括发展共享、结果共享、权利共享和机会共享)、“公平”和“科学发展”等幸福伦理关怀。那种非纯粹追求经济性质的“包容性”与国民幸福感的“多维性”是相一致的,不仅创造了国民幸福感的政治条件(如机会、公共产品与服务获得以及安全保障等多维平等),而且还提供了国民幸福感的经济条件和心理条件,并向外界传递一种“让人民过上一种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50.
基于2009—2014年山东省17地市小额贷款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和中介效应等分析方法,从农民创业的中介效应视角实证检验小额信贷的农民增收效应。结果表明:小额信贷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由于小额信贷规模仍相对较小,因此其对农民收入的正向影响程度仍相对较低。同时,利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验证农民创业在小额信贷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中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所以,为了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政府应进一步推动小额信贷的发展以及加大对农民创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