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3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56篇
财政金融   59篇
工业经济   64篇
计划管理   217篇
经济学   149篇
综合类   162篇
运输经济   5篇
旅游经济   9篇
贸易经济   192篇
农业经济   111篇
经济概况   116篇
水利工程   95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太湖流域西部地区面源污染特征及其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太湖流域西部地区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依据由单元田间试验和小流域出口营养盐输出监测值与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关系推算获得输出系数,计算了种植业典型土地利用类型的COD、TN、NH3-N和TP的排放量,结合其他种类面源排放量,指出太湖流域西部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呈现出农村生活污水和种植业污染为主的排放特征。提出了面源污染适宜推广的处理模式,梳理不同种类面源污染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相应提出面源污染控制建议,为太湖流域面源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根据重庆市农村水源地污染状况的调查和农村饮水水质现状,进行了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规划和管理规划。规划工程措施包括农村饮用水水源地隔离防护工程、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农村点源及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水源地管理规划包括饮用水水源地监控体系建设、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农村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机制建设。通过规划方案的试点实施和全面推广实施,以期改善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保障农村供水安全,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3.
木头峪水源地廊道取水允许开采量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分析了廊道的水流特征,通过引入等效渗透系数,构建廊道取水的渗流-管流耦合模型,并用之于陕北佳县木头峪水源地廊道取水工程,确定了开采方案,同时计算了开采方案枯水期廊道取水的允许开采量,最终确定木头峪地下水廊道开采方式允许开采量为16 900 m3/d。建立的廊道取水数学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廊道的水流特征。  相似文献   
34.
收集国内、外有关资料,并结合潘家口水库现场围隔实验,主要从实验室内研究水体、野外围隔水体及天然水体三个方面,对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与生物量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叶绿素a与生物量一般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当优势藻种发生明显变更时,二者相关性不明显甚至不相关;现有资料显示,野外围隔实验水中,叶绿素a与生物量一般呈显著正相关。在天然水体中,叶绿素a与生物量可能相关或不相关。叶绿素a与藻密度的关系将在续文中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35.
于桥水库作为天津市最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其库区水体氮、磷浓度接近国家标准阈值,亟需采取保护防治措施缓解水体氮、磷污染负荷压力。本文基于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技术框架的一般思路,开展了对于桥水库水环境治理技术方案的分析研究。首先,使用GWLF(普适流域负荷函数)模型对水库周边流域污染源负荷进行识别与负荷解析;之后,基于最佳管理实践(BMP)和低影响开发(LID)的理念和方法,同时根据于桥水库的具体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工程治理措施,并采用BATHTUB模型对各工程措施进行环境效益评估计算;最后使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对各工程措施进行择优分析,得出最佳治理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36.
随着工业规模的发展,各城市都面临着地下水资源如何科学利用的难题,北方缺水城市沈阳李官堡水源地就面临着新增工业造成的用水压力,如何对该水源地的水资源进行科学评价是合理取用水的前提。在对模拟区范围、边界条件和孔隙水介质进行概化和对水文地质参数及其他参数确定的基础上,将该区域地下水流系统概化为均质、各向同性、二维、潜水非稳定地下水流系统,运用GMS模型软件对研究区的地下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预测。通过模型识别和可靠性分析认为,所率定的模型参数符合实际且模型边界条件合理;预测认为该区域地下水资源量不能满足新增企业用水量9.8万m3/d的需求。该评价方法不仅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而且具有为地下水资源科学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7.
某水源地地下水四氯化碳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某水源地地下水的四氯化碳污染调查和日常监测数据分析,研究了该水源地四氯化碳污染晕的形态和变化特征,并选取典型水源井对其四氯化碳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污染发现初期,污染面积为2.73 km2,最高污染浓度为249.7μg/L,随着后期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污染面积减小到1.24 km2,最高污染浓度下降到3.62μg/L。分析认为,污染晕形态在空间分布上主要受地下水流场的控制,同时受降水量、地下水位标高及开采量等多种因素控制,污染物由北区井群向南区井群扩散。单井四氯化碳含量动态则呈现出南北区的相反特征:在北区,四氯化碳含量随着地下水位的上升而上升,并随地下水流向南扩散;在南区,四氯化碳含量随着地下水位的上升而下降,并随地下水流向地下水漏斗中心汇集。这是由于赋存于SD1井附近包气带中的四氯化碳尚未清除造成的。  相似文献   
38.
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理论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和完善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对保护水源区生态环境以及地区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生态保护成本(或效益)外部性问题内部化,依据"公平、公开、公正"和"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提出了水源区生态补偿概念;从生态补偿主客体的划分,补偿标准,补偿模式与补偿方式,补偿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理论框架,为建立和完善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9.
Shue Tuck Wong 《国际水》2013,38(4):586-594
Abstract

This study seeks to examine source choice perception and sustainable rural water supply development in Ban Thadindam, a Thai village situated about 220 km north of Bangkok. It makes use of an elementary schematic matrix that was initially developed for the valuation of water sources as perceived by water users in East Africa. In applying the elementary choice scheme, the author interviewed the village Kamnan (district officer) and a few villager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a wide range of water supply sources was perceived by the Kamnan. Out of a practical range of six sources, four were perceived and accepted, roof (rain water), river, spring, and pond; and two were perceived but not accepted: well and canal. The reason why well and canal water sources were rejected was because of their hardness and turbidity. Of the four sources accepted, roof (rain water) was rated very favorably as the preferred choice while river, spring, and pond sources were judged equally favorable. Awareness of source choice and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choice is made is crucial for the understanding and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rural water supply. By adopting a wide combination of sources and integrating them to provide a rich water supply for treatment, and by taking advantage of filtration technology given by the As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ivision, the villagers, with the help of the Project Managing Committee, transformed the demonstration filtration facility into a sustainable rural water supply system. The latter succeeded not only in providing adequate filtered water for the majority of the households in Ban Thadindam but also in satisfying the water requirements for the whole village for two decades. The success of the rural water supply system has been attributable to many factors, but most important was the awareness the villagers hav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relations between landscape, range of choice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40.
土壤—植物系统净化地表径流非点源 污染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行设计的6 m土槽构建土壤—植物系统,以无植被土槽为空白对照,设置不同的污染物进水浓度,采用模拟径流方式进行非点源污染净化实验。结果表明:(1)植被的存在能有效滞缓径流和提高污染物去除率,其中土壤—高羊茅系统的净化效果略优于土壤—紫花苜蓿系统,其SS、NO-3-N、NH3-N、TDP、PP去除率分别达到86.61%、25.83%、52.03%、26.53%及76.59%;(2)在本研究的进水浓度范围内,浓度变化对处理系统净化效果的影响与污染物存在状态有关,进水浓度增加后颗粒态污染物去除率无显著变化而溶解态氮去除率均出现明显下降;(3)以污染物出水浓度随径流长度的变化表征污染物截留特征,SS和PP出水浓度均随径流长度增加而呈指数降低,NO-3-N、NH3-N和TDP出水浓度随径流长度增加而呈线性降低,植被及进水浓度条件对污染物截留特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