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3篇
  免费   905篇
  国内免费   416篇
财政金融   49篇
工业经济   60篇
计划管理   261篇
经济学   442篇
综合类   215篇
运输经济   9篇
旅游经济   31篇
贸易经济   122篇
农业经济   428篇
经济概况   338篇
水利工程   7069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324篇
  2021年   321篇
  2020年   367篇
  2019年   315篇
  2018年   300篇
  2017年   350篇
  2016年   351篇
  2015年   349篇
  2014年   396篇
  2013年   377篇
  2012年   642篇
  2011年   688篇
  2010年   397篇
  2009年   359篇
  2008年   383篇
  2007年   470篇
  2006年   447篇
  2005年   353篇
  2004年   267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71.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一个较大的内陆河,该流域由于人口压力,林牧矛盾,水资源粗放利用,出现了严重的土地沙化,盐化,沙尘暴等生态问题,本文提出应执行抢救性水源林生态环境建设,合理配置和科学利用水资源,实施跨流域调水等补水工程,构建生态农业体系的发展方略,实现黑河流域生态良性循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2.
为探索"两型社会"发展的新路子,2007年底长沙市委研究决定扩大岳麓区的版图,并将它打造成一个先导区,由点到面带动整个城市群的发展,这个战略被命名为"大河西战略"。大河西战略实施至今,对长株潭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明显的正效应,也给湖南的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73.
《经济地理》2012,32(3)
产业转移是建立在经济联系的基础上,区域经济联系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影响产业转移规模的大小。从皖江各城市本身的经济实力和规模、各城市与长三角地区的可达性和经济联系总量、泛长三角地区城市流强度等多个角度,带内与带外层面相结合测算了皖江城市带各城市与长三角城市的区域联系大小。为求得区域联系综合值,作者构建了综合测算模型,利用各类区域联系数据测算出皖江各城市与长三角城市综合联系值,从区域联系角度评估皖江城市带各城市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可能规模梯次。评估得出承接产业转移规模梯次从大到小依次是: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宣城、滁州、巢湖、铜陵、池州。最后提出了一些为承接好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办法措施。  相似文献   
74.
高速铁路对长三角地区消费空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三角地区的南京、苏州、上海和杭州4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际可达性变化的研究并结合针对旅客的消费问卷调查,分析了城际高速铁路对4个城市不同类型消费空间的影响。引入消费空间场强公式,探讨了城际高速铁路开通前后长三角地区消费空间的重构,即4个城市在长三角区域的消费吸引力变化。结果表明:城际高速铁路对城际文化娱乐、休闲消费空间有较大影响,对实物商品消费空间影响不大;苏州和杭州在区域中的文化娱乐休闲消费场强上升。  相似文献   
75.
“碳关税、碳标签、低碳经济”等口号和政今正成为中国制造企业脖子上的锁,今后能吃下多大的订单要由这些标准来决定。21世纪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中国制造企业要实现低碳战略,需要在其整条供应链上去识别碳足迹来进行碳排放管理。本文首先定义了供应链多阶碳足迹的概念,构建了供应链三阶碳足迹构成模型和测算模型;在此基础上,调研了珠三角经济区涉及九大制造行业的31家制造企业,分析了其供应链上的多阶碳足迹构成情况。最后,给出了旨在减少制造企业供应链多阶碳足迹的若干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6.
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明举  周海军 《经济地理》2004,24(5):585-587,591
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对中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由于长江上游地区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和主要的污染源,三峡工程的建设也使得长江流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更显紧迫,因此维护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重点在于上游地区的综合治理,其关键是加大长江流域生态建设的投入。文章提出了要切实加强长江流域的统一管理,加强立法体系的建设,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尽快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7.
采用相对价格法和1 246组城市对数据,对1999-2013年中三角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程度进行测度与比较分析,运用熵权法构建了复合指标和固定效应模型,对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近15年来,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中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水平和进程均滞后于长三角城市群;地方保护主义、经济外向度和交通基础设施是影响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的共同因素。其中,地方保护主义和经济外向度是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的主要障碍,而交通基础设施有利于促进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信息通达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是影响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的差异化因素。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制约了中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却促进了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信息通达度阻碍了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却促进了中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  相似文献   
78.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progress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at a regional level. An important economic intuition in this context is that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will be limited by human behaviour if costs and benefits of such degradation are local since economic agents will then be incentivized to choose appropriate corrective action. Therefore, we note the likelihood that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can help regions ‘grow out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Using a new data set from Yangtze River Delta of China, we find a strong confirmation of the intuition that human can and will resolve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 by altering the damaging behaviour of economic agents. A very interesting finding of this study i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economic progress measured by per capita income can display a wave-like function in the case of water pollution, as opposed to the much dramatized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with significant policy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79.
长江上游地区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长江上游地区1991~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了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地区产业结构经历了从一、二、三型向二、一、三型转变,目前维持在二、三、一型的变化过程。产业结构整体水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产业结构演进基本与工业化进程保持一致,且产业结构升级速度超过全国乃至东部地区,具有比东部地区更为强大的产业结构演变动力;产业结构转换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表现出地区差异,38%的城市产业结构转换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60%的城市产业结构转换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2%的城市产业结构转换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0.
产业集聚和市场集中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考察了京津冀、长三角两大经济圈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市场集中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大经济圈制造业集聚与市场集中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由于两大区域体制机制条件、创新环境、产业组织形态等不同,制造业产业集聚影响区域技术创新的程度、特征与路径也存在一定差别。两大经济圈应采取差异化集群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制造业集群升级,特别是应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机遇,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