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8篇
经济学   9篇
综合类   4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54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0月8日晚,河南省禹州市影剧院欢声笑语,座无虚席。荟萃全国13个省(市)的22个剧团、23个剧种、15个大戏、26个小戏的第八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在这里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22.
方俊涛 《魅力中国》2014,(24):100-100
我国的地方戏曲,是中华民族文艺百花园中一株绚丽的花朵,是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瑰宝。地方戏曲剧种很多,而又各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而其风格特色的体现,主要是在戏曲音乐上。也就是说,只要一听演员唱腔或音乐声响,就能知到这个戏曲属于那个地区,那个民族。因为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不同地区的韵律习惯。如江南水乡的低吟浅唱,西北黄土高原的激昂高亢,京津一带的京腔京韵,中原沃土的铿锵豪放……风格各有不同。这种不同风格的形成,主要是由演员的演唱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23.
李建华 《旅游时代》2011,(10):83-85
何谓"徽班",顾名思义,当是安徽之戏班。它有四百年的历史并有着辉煌的艺术创造与贡献,最突出的是它吸纳、融合、磨炼出一个占了大半个中国和五十多个剧种的戏曲声腔——皮黄,造就了一个伟大的剧种——京剧,成为"京剧之父"。在清代中叶,我国剧坛上,除了昆曲之外,民间  相似文献   
24.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探寻地方传统小剧种在新的时代、社会环境中的保护与发展之道,让它在保留原有艺术特质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已是当务之急。甬剧作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传统小剧种,本身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与良好的适应性。在保护与发展方面做了种种尝试。这对地方传统小剧种的保护与发展颇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5.
邓志刚 《魅力中国》2010,(27):226-226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样板戏在中国大地上已是相当普及,大家的传唱和家庭的影响,让我自幼就喜欢上了戏曲.那个时期,不管是大街小巷、田间地头,还是学校工厂到处都有样板戏的传唱.自幼的耳闻目染,让我对艺术情有独钟,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是我顺利考入了许昌文化艺术学校.  相似文献   
26.
颜永恒 《魅力中国》2010,(10):104-104
一个剧种的繁荣兴旺,离不开具有深厚艺术功力、卓越创造才能、在观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艺术家的贡献。在两个多世纪的发展进程中,早期豫剧艺术家的创造已经作为艺术手段、剧种神韵被继承下来。  相似文献   
27.
在中国,被人们所熟知的恐怕就是以京剧为首的四大剧种,而作为一个江苏南通人,我也要为我的家乡说一番活,在我们这里也有一种为人津津乐道的戏——童子戏。那场面也是别有一番趣味,虽然它可能没有四大剧种波及广、影响大,但在我看来,它已经伴随一代又一代的南通人走过无数的春秋,这就是一种成功。敲锣的敲锣,打鼓的打鼓,戏子们穿着艳丽的古装,用本土语言翻唱着各种经典的曲目,而下面则是笑声不断,喝彩声不断,也许这就是经典吧!  相似文献   
28.
沙磊 《中关村》2009,(2):42-45
继《乔家大院》、《立秋》、《一把酸枣》等系列剧种风靡观众取得佳绩,同样讲述晋商文化的《走西口》在2009年热播央视,引领新年荧屏。  相似文献   
29.
走近郭乃群     
李现科 《经济论坛》2008,(10):69-71
郭乃群在社会上本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但最近却受到媒体的格外青睐,这主要源于他创办邯郸市洪生平调落子剧团时说的一席话:‘宁丢一座钢厂,不丢一个剧种;钢厂丢了可以重建,剧种丢了就很难再生,我们企业家应有这样的责任和追求!”于是,关注和了解其人、企业和剧团的人便多了起来。我有幸早接触郭乃群几年,愿把一个真实的他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30.
《宁波通讯》2007,(10):30-30
姚剧,属吴语系滩簧类地方剧种,沿袭用余姚方言演唱。其前身为"余姚滩簧",简称"姚滩",又曾被称为"鹦哥戏"。起源于十八世纪上叶;形成于十八世纪中叶;脱胎于当地雀冬冬、白话佬等民间说唱艺术和车子灯、旱船、采茶篮等民间歌舞;始行于浙东余姚和慈溪市中西部及上虞市曹娥江以东地区。据史料考查,最早姚滩班社为清乾隆年间余姚横河匡堰(今属慈溪)艺人虞才华为班主的"才华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