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4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47篇
经济学   30篇
综合类   13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40篇
农业经济   8篇
经济概况   40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71.
刘恒涛  张山川 《创业家》2010,(7):108-113
他们带着理想、热情和盲目投身到创业潮中,有专业机构来支持与引导,这样的创业能成功吗?林鹏飞名片上,印着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几个字,而他其实还有另一重身份——上海汇闵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这位出生于1980年的青年,2010年  相似文献   
72.
李静  夏宏 《创业家》2010,(10):170-171
在《创业家》2009年第1期的封面文章《不一样的创业者李静》一文中,我们如此描述这个另类的创业者:她是一个最不像创业者的创业者;她只想找寻"有劲"的生活,却在无意中掉入了商业的河流;她在一次次呛水中学会了游泳,最终被命运推到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73.
威尔焦 《商》2012,(14):194-194
胡赳赳的新书《理想不死》终于出版了,书名新周刊味儿很浓,乍一看会以为是杂志精选集或励志读物,但其实不是。作者在扉页上写道:本书记录了2000-2010年的本土传媒和中国现实。属作者多年创见的首次结集,其中所指的时间不全是当下。这本书可以定性为:一个媒体从业者的工作随笔和预言。  相似文献   
74.
徐苏 《浙商》2006,(12):72-74
当颐高集团董事长翁南道又一次站在领奖台上,捧过“2006中国商业地产领袖人物”和“2006中国电子市场领军人物”的奖杯时,这位IT连锁业领军人物的笑容仍旧朴实,但他内心的激情一定在翻滚——颐高及其引领的商业模式.是他8年打造的奇迹.更是他理性精神和理想主义激情结合的杰作。翁南道是怎么发现IT连锁业的蓝海呢?  相似文献   
75.
《全民超人汉考克》的主线是邋遢超人汉考克发现并重新打造自我的故事,但如果从商业视角去解读,又会发现另一个主题,即理想主义如何在商业领域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6.
制造者、领导者、决策者呐喊者,这四个关键词似乎都可用来形容向文波。2008年5月22日,他众望所归,一举获得第七届湖南十大杰出经济人物的荣誉称号。向文波,人们并不陌生,他曾因炮轰凯雷并购徐工案而闻名天下。因这事,业内称他为一个极具个性的理想主义者。在网络世界里,他很红。人们曾一度关注他在博客里写了什么,胜过关注他在公司里做了什么。毋庸置疑,现实生活里的向文波,也绝对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作为三一重工的总裁,他就是三一战略背后的谋略家之一。作为分管三一人力资源建设的战略决策者,他将提高员工待遇提升到旨在拉动内需的高度,并立志把三一变成一座造富工厂。在三一,他是不折不扣的造富推动者。  相似文献   
77.
活在六十年代,是英雄一代和理想主义色彩的一代,八十年代的女孩则是个性和自我主义,而今天这个时代,每一个人都是明星,大众娱乐的概念开始流行。[编者按]  相似文献   
78.
<正>由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发起的"浦山中银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简称浦山奖)即将启动第一届评选活动。浦山奖是中国世界经济研究领域的最高奖项,该奖项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浦山教授,推动中国世界经济的研究,弘扬浦山教授"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理想主义  相似文献   
79.
旅居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翻阅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发来画家赵秀焕的画册电子稿,我很兴奋.她的作品令我震惊。赵秀焕是位美箱华裔女画家,她的画如同其人,是典型的唯美主义者。她用理想主义的笔法.绘出大自然的美轮美典之境.特别是把那些不被关注的野花、小草和小鸟都画得情韵十足,非常之美,并赋予它们高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80.
贺照田 《开放时代》2010,(11):64-79
本文的核心关切不是20世纪80年代陈映真正面展开的诸具体知识、思想、文学、文化论述实践,而是隐含在这些后面的——被六七十年代陈映真热烈理想化的中国大陆毛泽东时代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规划与实践,因“文革”后中国大陆自身对其中问题的检讨与不义、残酷的揭露,而引发的对陈映真的冲击和他因之产生的思考、观念的调整与摸索。致力于这样一种角度,是因为从这一角度所能引出的整理与揭示,不仅有助于我们对80年代陈映真诸具体知识、思想、文学、文化实践内蕴有更精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准确地揭示80年代陈映真诸具体知识、思想、文学、文化实践背后更内在的观念型构与感受型构,而这揭示本身便有着重要的思想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