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16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280篇
财政金融   5312篇
工业经济   1841篇
计划管理   7624篇
经济学   10742篇
综合类   3400篇
运输经济   525篇
旅游经济   131篇
贸易经济   9967篇
农业经济   2723篇
经济概况   11537篇
信息产业经济   180篇
邮电经济   118篇
  2024年   254篇
  2023年   877篇
  2022年   1051篇
  2021年   1470篇
  2020年   993篇
  2019年   1069篇
  2018年   400篇
  2017年   912篇
  2016年   1157篇
  2015年   1925篇
  2014年   3902篇
  2013年   2995篇
  2012年   3597篇
  2011年   3921篇
  2010年   3716篇
  2009年   3737篇
  2008年   4264篇
  2007年   3427篇
  2006年   2786篇
  2005年   2656篇
  2004年   2334篇
  2003年   1946篇
  2002年   1065篇
  2001年   842篇
  2000年   685篇
  1999年   271篇
  1998年   236篇
  1997年   273篇
  1996年   244篇
  1995年   226篇
  1994年   149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121篇
  1991年   122篇
  1990年   153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91.
杨炽 《时代经贸》2007,5(5X):95-9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梯度开放”的策略,在发展过程中,中部经济整体发展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趋缓形势,因此中部崛起成为了我国二十一世纪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其中产业集聚模式作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效途径获得经济学界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相似文献   
992.
江苏区域整合与产业带战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江苏南北经济差异显著。江苏区域整合的重点是将苏中地区逐步融入苏南板块,形成“大苏南”板块,实施沿江发展战略;由东西向顺江交通为主的战略向以南北向跨江交通为主的战略转移,形成三个“跨江发展金三角”;在经济带的基础上突出建设产业带,实施产业带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对马屿镇清祥片贫困现状及优势资源的分析,提出扶贫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进一步制定了扶贫规划,指出要摆脱贫困和发展经济,就要结合本区域的优势资源,进行产业化扶贫开发。  相似文献   
994.
本文利用主成份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发现:(1)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进步、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制度与管理等对可持续发展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2)中国及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依赖还很大,其生产方式仍是粗放型的,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其生产方式的粗放程度呈上升趋势;(3)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上的差距不是造成各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而人力资本和广义技术进步上的差距,是生成各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5.
脱钩理论是有关环境压力与经济绩效之间的联系的理论,文章通过对西部11个地区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现状进行统计描述,在此基础上运用脱钩模型计算出西部地区碳排放与GDP的脱钩弹性指数,得到西部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的排序,并提出政府要根据不同的脱钩状态制定不同的脱钩政策这一新的低碳发展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96.
正人力资本是决定和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人力资本有效开发机制,提升人力资本积聚水平,是实现区域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均GDP翻了三番多,成为了上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发展成就令世界瞩目。但是,经济增长过程中,也出现了东西部地区差距、东北经济滑坡和中部塌陷等现象。影响和决定着中国东西部经济差距日益扩大的原因是什么?哪些生产要素在区域经济差距中起着主导作用?如何进行优  相似文献   
997.
城市郊区化是国内外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城市郊区化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FDI 作为各个地方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的重要力量,其对中国城市空间的形态塑造作用却被忽视了。文章基于单中心城市模型的理论假设,将FDI 因素纳入分析城市郊区化的框架,通过全球夜间灯光数据、Landscan 人口分布数据和中国行政区域矢量数据构造了中国城市市辖区层面的郊区化指数和蔓延指数,并利用2003-2013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面板数据检验了FDI 对城市郊区化的影响。研究表明:(1)FDI 是促进我国城市郊区化的关键因素,FDI 占GDP 的比重每提高1%,我国城市郊区化的水平会相应地提高0.1%;(2)由于FDI 在我国存在区域分布的不平衡性,因此其对不同区域的城市郊区化的促进作用有所差异,外资进入显著地促进了东部地区的城市郊区化发展,但外资进入对中西部地区的城市郊区化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各地方政府应格外关注FDI 可能带来的城市低密度蔓延现象,并检视自身的城市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98.
文章以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研究了中国省级和行业层面基于消费端的碳排放及碳转移,并解析了碳中和导向下的碳减排模式。结果表明:23个省份本地消费碳排放大于外地输入碳排放;资本形成是碳排放最大贡献者;能源生产和供应业以及非金属和金属业是碳转移的主要行业,能源生产和供应业输出碳排放量最大的内蒙古主要输出给北方地区,非金属和金属业输出碳排放量最大的河北主要输出给江苏等省份;中国30个省份可以根据消费端碳排放的来源特征和净碳转移方向分为四类。在碳中和目标导向下,本研究有助于倒逼各省份绿色发展和绿色低碳产品的输出,绿色低碳也将是未来贸易市场趋向。  相似文献   
999.
对1997~2012年中国分省域碳排放的数据进行详细测算,发现碳排放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利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发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和能源结构碳强度对碳排放的影响较为突出。通过检验发现建立空间杜宾模型是最优的。结论: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优势创新产业集群,推广清洁技术的利用,改善以煤炭为主不合理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并充分考虑区域间的集聚效应,在碳减排活动中充分加强区域协作。  相似文献   
1000.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作为地方协同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不仅是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更是国家协同创新中心的前期培育。分析了开展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认定评价的目的和意义,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提出了面向区域创新发展的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认定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