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28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27篇
经济学   45篇
综合类   13篇
贸易经济   47篇
农业经济   7篇
经济概况   49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大体上400年有6个阶段30次金融危机。第一个阶段,泡沫事件引发的资本市场危机,典型的就是1637年荷兰郁金香泡沫交易事件。当时人们抢购郁金香,一株名贵的郁金香可以买一个住宅,因为价格太贵,导致金融危机。第二个阶段,工业革命引发的危机。那时英国正在经历第一次工业革命,纺织业快速发展,造成生产过剩,引发了1788年的经济危机,一直到1850年,这62年时间当中,英国爆发了八次经济危机,基本上以纺织业、冶金、机械等产品生产过剩引发。  相似文献   
12.
郑景昕 《英才》2011,(11):94-95,97
我们现在的危机与以往所说的"生产过剩危机"不一样了,现在是"资产报表式危机"。美国主权信用遭降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又狼烟四起。9月,全球金融市场再次陷入动荡之中。眼望惊慌失措的金融市场,《英才》记者就经济大势的敏感话题,采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  相似文献   
13.
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是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直接表现是整个经济运行产生了严重的比例失调,从而使经济不能正常运行。如何应对经济危机,保持社会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文章从有计划按比例的本义上进行了粗浅的思考,旨在去除对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认识非理性因素,回归其本主,促进我国经济又快又高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洪 《金融研究》1985,(12):27-28
开放资金市场应如何起步,从什么地方入手?不少同志建议首先在个别基础条件较好的大城市(如上海)进行试点,待总结经验后再在全国铺开。我认为这种建议忽略了如下几个问题: (一) 开放资金市场的最基本条件是要有一个较为合理的价格体系,以便及时反映各种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和企业利润率的高低,引导资金流向,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但目前价格改革尚在初始阶段,扭曲的价格信号在资金市场上不但不能为资金的合理流动导航,反而会在加剧总体商品短缺的同时造成某些商品生产过剩,导致资源的浪费。而商品在一国境内的自由流动性决定了价格改革不可能在某一城市或地区范围里封闭式的孤立进行,分而治之,即价格体系不可能在某一区域内首先理顺然后逐地推广。  相似文献   
15.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稀缺性假设认为,我们只有有限的资源,却要满足无限的欲望,因此,社会生产和消费只能是"有限——无限"模式。然而,稀缺性假设存在着明显的逻辑错误,即从主客观的不同范畴进行比较,而且这个错误完全掩盖了贫困问题存在的根源——生产相对过剩。而事实上,在一定的时期内资源和需要都会面临一定的约束。也就是说,相对于生产和消费的主观无限性,生产和消费各自都面临着现实的约束,即资源的有限性和各种消费约束。因此,只有回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正确基础之上,从"资源和需要双约束假设"出发,才能合乎逻辑地推出"生产过剩→失业→贫困"因果关系链,为解决贫困问题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18.
在中国,高增长与高失业并存,货币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资产泡沫和国内消费需求不足潜伏的生产过剩并存,成为宏观经济运行突出的两难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1998年以来的通货紧缩造成的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分析了此现象的成因及其对我国和世界经济的危害性,从认识经济规律,重视政策的滞后作用,深化国企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城乡居民即期消费欲望,建设和谐社会等六个方面提出治理通缩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如果从投资增长的角度看.中国的重工业确实存在生产过剩的可能性,当前我国重工业最大的问题并非过度投资。而是投资结构不合理,汽车工业投资热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投资多元化带动竞争的结果.必然会出现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这不正是政府向往的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