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本文利用CFPS2014微观数据研究了宗族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宗族能够促进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平均而言,宗族使农村个人受教育年限提高约1.3年。考虑到宗族文化强调延续家族香火的重要性,宗族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效应也表现出明显的"重男轻女"差异。在相同条件下,宗族使得男性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约1.6年,而对女性受教育年限的影响不显著。在考虑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之后,本文使用历史上的宗族力量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回归,结果表明,宗族对个人受教育年限的影响是稳健的。本文进一步分析指出,宗族通过强化家庭教育观念、影响社会关系网络以及改善村级公共物品供给三个途径提高了个人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 相似文献
2.
南北地区因初始经济禀赋的微小差异,政商互动分别演化出\"开放经济秩序\"和\"限制经济秩序\"的营商环境.不同类型营商环境培育出南方\"小企业铺天盖地\"和北方\"大企业顶天立地\"的经济景观.\"开放经济秩序\"的营商环境以低制度成本优势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实现经济高水平集聚;以技术创新优势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南方地区数量扩张和质量提升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而\"限制经济秩序\"的营商环境则带来北方部分地区经济增长的失速.本文采用南北城市经济发展和营商环境指标\"两两捉对\"回归的实证策略,直接识别营商环境差异对南北均衡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营商环境差异对南北经济差距的解释能力在5.8%~14.2%,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工具变量估计均佐证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本文的研究强调,实现南北经济均衡发展和区域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优化地区营商环境,推进城市营商环境从\"限制经济秩序\"向\"开放经济秩序\"演进. 相似文献
3.
论文重点研究了社会信任与关系型融资之间的关系。文章运用CFPS(2014)微观数据,发现信任水平越高的债权人,越愿意提供关系型融资。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社会信任对非正式融资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农村而不是城市地区,在年龄结构上主要集中于25~50岁的年龄范围。考虑到可能的内生性估计偏误,文章不仅要解决人力资本、社会网络、宗族力量等遗漏变量问题,还利用\"南稻北麦\"的种植方式作为社会信任的工具变量进行IV估计,进一步证实信任对关系型融资的因果效应。结果显示,在正式金融制度短缺的落后地区,积累社会资本、提高社会信任水平,对于促进非正式金融市场发展、满足社会多样化金融需求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最后针对关系型融资的互联网化和乡村宗族文化式微下社会信任作用的不断消解问题,提出一些政策指导。 相似文献
4.
5.
什么都在涨,就是工资没有涨.工资的刚性,意味着通货膨胀的提高可以带来短期内实际工资下降、就业增加和产出水平的增加.如果就业效应占据支配地位,那么适度通货膨胀将有利于改善劳动收入比重.文章借鉴Calvo(1983)的随机定价模型,利用\"从一般到特殊\"的动态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通货膨胀短期内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影响.研究显示:短期内,通货膨胀率每增长1%,可以推动劳动份额平均上升0.05%;长期中这一估计效应下降至0.03%.文章研究表明,劳动力市场工资调整的刚性可能是中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的重要短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于新古典研究收敛的框架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差距不断扩大的现象,结论主要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存在非常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现象,而市场化程度或改革强度是各俱乐部之间相互区别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9.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政府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在内的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探寻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1994-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当交通基础设施存量水平达到某一极值后,继续对其投资会显著降低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相反,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不足也会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对此,根据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需求差异,本文提出政府应该根据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程度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打通经济内循环的梗阻,形成有效的内部分工体系.本文基于中国264个地级市的方言多样性与城市分工数据,从文化视角研究了方言多样性对专业分工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方言多样性是抑制城市专业化分工的重要因素.平均而言,方言种类每增加1种,城市分工水平会降低3.11%,这意味着方言种类数量前5%的地区比方言种类数量后5%的地区专业化分工水平低21.77%左右.打通内循环的梗阻,需要鼓励要素流动,推进以城市圈建设为主体的城市化进程,进而打破方言背后的身份认同机制.本文同时从交通、人口流动、城市化等角度,为打破文化壁垒、打通国内循环提供了政策意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