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孙文浩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9):15-30
研究城市抢“人”大战对推动区域创新驱动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8-2014年国家统计局的全国创新调查企业数据库数据,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研究科技人才规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在我国,科技人才规模对企业创新存在一个约为488人的“规模阈值”,并且大部分企业的科技人才规模低于“规模阈值”;... 相似文献
2.
3.
利用独特微观企业创新调查数据库,本文从实证和理论两个层面,研究对外技术引进活动对中国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及内在机制。主要发现是:首先,本文在利用技术引进鼓励政策构造合理工具变量的基础上,验证了技术引进对中国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可以产生滞后的促进作用;其次,在借鉴ABBGH(2005)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刻画产业内领先企业和落后企业之间创新竞争行为和博弈逻辑的局部均衡模型,揭示出在不同竞争结构类型的产业内,企业对外技术引进对创新活动的复杂影响。后续的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了理论模型,证明在LL型竞争结构特征为主的产业内,对外技术引进方对处于创新差距中等分布状态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而对处于其他创新差距分布状态的企业未产生影响。因此,对外技术引进鼓励政策对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的促进效应具有一定局限性。本文的发现可为中国各级政府实施的对外技术引进政策及今后的政策调整,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如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文章基于“中心—外围”城市高铁网络非均衡增密格局研究“高铁居民”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主要发现:第一,高铁网络增密对城市恩格尔系数存在显著倒U形影响,高铁网络增密更有利于相对富裕并且贫富差距较大城市的“高铁居民”实现共同富裕。第二,高铁网络非均衡增密会扩大“中心—外围”城市“高铁居民”贫富差距。第三,距离中心城市66.10公里范围以内的非中心城市开通高铁站有利于“高铁居民”共同富裕,距离中心城市66.10—105.76公里的非中心城市开通高铁站不利于“高铁居民”共同富裕。第四,非中心城市逆城市化是高铁网络非均衡增密拉大“中心—外围”城市“高铁居民”贫富差距的重要原因。高铁网络增密格局应从非均衡态向均衡态转变以加速“高铁居民”推进共同富裕进程。 相似文献
5.
使用1999-2017年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准实验研究框架,并结合90米分辨率的地理坡度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研究高铁网络对沿线城市创新的影响效应.主要发现:(1)高铁网络引发的科研人才流动实际造成沿线城市的科研人才产生了逆集聚现象;(2)高铁网络引发的沿线城市科研人才逆集聚现象是降低城市创新水平的重要原因,主要发生在非东部地区以及科研人才集聚水平较低的城市;(3)科研人才集聚借助高铁网络存在从小城市向大城市转移的趋势,并在创新总量上有利于促使区域创新产出水平显著提高;(4)流动不等于集聚,虽然科研人才借助高铁网络会从非东部地区沿线城市向东部地区流动,但东部地区沿线城市的科研人才集聚水平却是未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因此,基于沿线城市高质量创新发展视角,政府应出台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促使科研人才集聚在全国范围内合理布局,加速科研人才集聚从小城市向沿线大城市的转移进程,疏通人才集聚的"内循环"流动通道. 相似文献
6.
提升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研究使用国家统计局的全国创新调查企业数据库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省级高新区升级对制造业企业TFP的影响和机制。主要发现:第一,省级高新区升级后,制造业企业TFP平均增加约5.20%;第二,产业集聚效应和企业减税效应是省级高新区升级提升制造业企业TFP水平的重要机制;第三,相对于低效率的制造业企业,省级高新区升级对中、高效率制造业企业TFP的促进效应更加突出。政府可借助\"以升代建\"的国家级高新区发展战略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建立完整的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确保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切实做好固定资产购置过程的合法性。要按规定处置固定资产。要按规定处置固定资产。要保证固定资产使用的效益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高级劳动力要素增密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对政府合理引导高级劳动力要素向城市流动意义重大.研究使用1999-2017年地级市数据和2016-2019年科技部火炬中心的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调查数据库数据,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2SLS)法并结合有效工具变量,研究高级劳动力要素增密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和机制.主要发现为:第一,高级劳动... 相似文献
9.
如何在"十四五"期间精准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是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并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需要破解的关键难题.本文运用一般均衡模型构建了"集聚"型和"逆集聚"型人才结构的高新技术企业,对比研究了不同高新技术企业减税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第一,相对于"集聚"型人才结构高新技术企业,"逆集聚"型人才结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的财税扶持资金更多;第二,"逆集聚"型人才结构高新技术企业减税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显著低于"集聚"型人才结构高新技术企业;第三,研发资金约束问题得到缓解是高新技术企业减税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机制.因此,应合理优化有限财税资源的分配结构,适度加大对"集聚"型人才结构高新技术企业的减税力度,以提升财税扶持资金的创新效益. 相似文献
10.
研究高铁网络增密能否促进城市共同富裕对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使用2016—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数据探索高铁网络增密能否通过强化科技人才集聚促进城市共同富裕。结果表明:第一,高铁网络增密有利于城市共同富裕。城市高铁站开通后,城市基尼系数平均下降1.90%,城市高铁线路条数每增加1%,城市基尼系数平均下降0.002%,省域高铁站点数量每增加1%,城市基尼系数平均下降0.003%,特别是城市高铁网络密度低于0.2分位点时,高铁网络增密对城市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更加突出;第二,科技人才集聚的谈判地位、技能溢价以及收入正外部性是高铁网络增密促进城市共同富裕的重要机制;第三,进一步分析表明,对于基尼系数低于0.43以及恩格尔系数高于0.36的城市,高铁网络增密对城市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更加突出。为此,政府应结合城市初始共同富裕禀赋特征,合理构建更加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基础设施,有效推进城市共同富裕进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