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
中国经济遭遇不利冲击后总能够较快恢复增长。本文尝试基于目标对冲效应给出一个可能的解释:中国施行目标导向的宏观经济管理,当遭遇不利冲击时,经济向下偏离当年增长目标,政府迅速实施目标导向政策,对冲不利冲击的负面影响,从而经济较快恢复增长。本文贡献了一个识别目标对冲效应的方法,采用洪水这一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发现:在2001—2016年间洪水对当年经济的负面冲击约为1.07个百分点,目标对冲效应约为1.11个百分点,对冲了洪水冲击的负面影响,经济快速恢复增长。本文还发现,遭受洪水的城市当年增加财政支出约1个百分点、减免税负规模约15个百分点、提高信贷规模约5个百分点。这些发现是稳健的,揭示了目标对冲效应在经济平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实践的一个关键特征是目标导向,增长目标引领实际经济增长.目标引领实际经济增长,最终需要依靠企业这一微观主体来实现.本文基于现有文献及典型事实,提出了经济增长目标导向的微观企业实现异质性逻辑框架,在需要稳增长情形下,国有企业响应政府号召增加投资,非国有企业投资相应缩减.本文利用1998-2013年省级经济增长目标匹配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以经济下行时期政府需要稳增长情形,发现在经济下行时期,目标导向作用显现,经济增长目标每提高1个百分点,国有企业投资平均增加约2个百分点,非国有企业投资平均减少约1.7个百分点.这个发现非常稳健,揭示了增长目标导向的微观机制,也深化了人们对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作用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4.
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对于供应链运作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首先介绍了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特点和内容;然后针对供应链现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详细讨论了供应链绩效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并基于评价原则建立了一整套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探讨了在供应链绩效评价中所用到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官员偏爱籍贯地的机制研究——基于资源转移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探索官员偏爱籍贯地发展现象背后的机制。在理论上,本文证明了,当官员关注其籍贯地发展时,资源在竞争性的要素市场上将向其籍贯地转移,从而出现籍贯地偏爱现象。在实证上,本文把1998—2013年间制造业企业样本在县级层面加总,识别出制造业资本从省内其他地区向省级官员的籍贯地转移。具体而言,省级官员在任期间,其籍贯地的制造业资本平均增长约1.5%,制造业企业数量增长约9%,进入率提高约4个百分点,退出率下降约13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的平均资本规模则没有显著变化。本文还发现,随着制造业资本向籍贯地转移,无论是采用工业总产值还是夜间灯光亮度度量,籍贯地的经济增长快了约2%。这些发现验证了本文的理论预期,揭示了籍贯地偏爱现象是官员通过资源转移影响经济发展的特例。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利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出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从1986-2003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变化,然后仿照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R&D活动对技术进步影响的模型,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不论是计算出的指数,还是计量分析结果都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从1986年~2006年的相应数据,将FDI和国内R&D的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纳入经过改造后的巴罗的领导者——跟随者模型,构建出技术进步促进的经济增长模型。计量结果表明FDI促进了中国技术进步,而且FDI对东、中、西部的经济增长效应递减。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利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出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从1986-2003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变化,然后仿照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R&D活动对技术进步影响的模型,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不论是计算出的指数,还是计量分析结果都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利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出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从1986-2003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变化,然后仿照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R&D活动对技术进步影响的模型,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不论是计算出的指数,还是计量分析结果都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0.
内幕交易是指内幕人员和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内幕信息的其他人员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泄露内幕信息,根据内幕信息买卖证券或者向他人提出买卖证券建议的行为。内幕交易行为违反证券交易原则,并侵犯投资者的财产权益,严重扰乱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本文主要对我国内幕交易的认定和处罚现状进行研究,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