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6篇
财政金融   49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27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7篇
经济概况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进入2011年,全球经济复苏的脆弱和不确定性依然困扰着各国政府。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的复苏出现分化,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仍将延续,这将对主要货币的汇率、国际资本流动和大宗商品价格产生显著的影响。受外部流动性充裕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高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2022年,俄乌冲突叠加世纪疫情,将世界重新带回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滞胀恐慌之中。在过去三十多年中,世界各国曾多次有滞胀的担忧,但都有惊无险。这一次,狼真的来了吗?又该如何应对?“由于全球通胀水平的上行偏离其长期趋势,加之经济增长的‘长期停滞’与复苏前景的恶化,当前的全球经济已陷入滞胀,或者说类滞胀的困局当中。”  相似文献   
3.
为缓解全球金融周期对新兴市场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本文使用时变因子载荷的动态因子模型研究各类宏观政策对于抵御全球金融周期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基于借款人的宏观审慎政策在抵御全球金融周期中的效果十分显著;货币政策的效果具有非对称性;对于政府债务水平较低的国家,财政政策有助于抵御全球金融周期,对于政府债务水平较高的国家,财政政策的作用则不显著;全球金融安全网可以在资本流入骤停时降低对全球金融周期的敏感性.进一步考察发现,全球前三大或前五大资产管理公司在一国的跨境债券基金中的市场份额越高,基准指数驱动型基金和ETF这两类基金的占比越高,会放大一国对全球金融周期的敏感度.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利于中国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同时防范化解外部输入性风险,对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欧洲就像是一篮子鸡蛋,其中大部分的鸡蛋都有或大或小的裂缝,苍蝇往往会先叮裂缝最大的那个,然后再一个一个继续下去……因此,从中期来看,欧洲债务危机还会出现反复和波折。  相似文献   
5.
风险性监管正成为银行监管的—项重要内容,随着信息技术在我国监管工作中的逐步运用,以及对银行财务数据的采集、加工及分析利用能力的不断加强,合规性监管与风险性监管相结合的方法将会受到更高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7.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成因问题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间经济差距总体上呈持续拉大的趋势。不仅从不同省市、自治区来看是如此,而且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来看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8.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抉择,更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维护国际金融安全的重要举措,而防控金融风险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保障。百年变局下,我国金融风险防控面临系列挑战:国内方面,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逐渐向社会风险与金融风险转移、大型民营企业债务风险不断攀升、中小银行面临的经济风险问题突出;国际方面,美联储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引致美元流动性风险加剧,地缘政治关系紧张造成金融领域风险加大等。要“开正门、堵偏门”化解存量地方债务风险,严控债务增速遏制增量债务扩张;提高房企自我造血能力,创造可持续性的房企还款来源;建立清晰的政商关系,避免企业盲目扩张;适度降低普惠金融投放量的硬性要求,加快推进中小银行整合;加深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积极应对全球流动性不足;设立地缘经济部门,加强地缘政治风险评估,强化金融风险防范,保障金融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已开启,应汲取外资银行在汇率和利率市场化方面的经验,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手段,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同时,积极利用外资银行的外汇资金优势和国际资源网络,力争进入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经济效应可以从宏观、微观和金融市场三个层面进行考察。从宏观层面看,汇率改革能够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但是对减少贸易失衡和调整国际收支的作用并不明显,反而由于持续的升值预期导致大规模资本流入,影响经济金融稳定。从微观层面看.人民币升值对纺织业等行业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冲击,非贸易品部门则受益于人民币升值,FDI 投资区位的选择也发生了变化,这些都有利于我国转变过度外向型的经济结构。从市场层面看,更大的汇率弹性使企业和金融机构面临的外汇风险上升,但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外汇市场发展和推动资本账户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