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前全国很多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开发层系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零散。要使这部分剩余油得到合理开发,就必须准确确定它们在油藏中的分布状况,即准确地确定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规律。对水驱后剩余油预测,国内外油田针对实际地质条件,形成了一系列水驱剩余油预测方法。本文介绍应用油藏工程方法确定水驱剩余油分布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目前已处于高含水开发后期,剩余油日益减少,开发难度日益加大,准确掌握剩余油的分布状况对老油田调整开发方案、制定挖潜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详细论述了杏一区井网重组示范区剩余油分布状况、类型和补孔技术在剩余油挖潜中的应用与认识。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区块油层渗透率低、注入困难、层间矛盾突出、含水上升快等问题,以提高采油速度为主要目的,开展现场试验,在剩余油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转注、补孔、压裂、细分调整等技术手段,采取多项综合治理措施,对现有井网进行综合利用,努力搞好低产低注井、高含水井的调整挖潜,从而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总结出了一套井网综合利用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该区块的采油速度,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对该区块高含水后期水驱开发有一定指导意义,为油田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油藏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油田濮城油区开发进入高含水中后期,储层内流体分布更加复杂、零散。文章以濮城西区沙二上2+3油藏为例,研究分析油藏开发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定性及定量分类评价,以及采取的开采回收具体措施和收到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5.
6.
7.
本文以大庆油田某区块为例,以SII10+11a-SII15+16b共7小层为研究对象,开展储层流动单元划分评价、合理性以及剩余油研究。在高分辨率地层格架内,筛选反映储层渗流能力的主控参数,结合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建立流动单元分类评价标准,并运用判别分析、油井初期静态分析法以及动态示踪剂监测等多种方法对流动单元划分评价结果进行验证,通过全区逐井流动单元类型判别,总结全区流动单元规律;并结合流动单元研究揭示剩余油分布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刘伟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评价》2009,(18):176-178
曙4714块经30年开发,目前已进入\"双高\"开发后期,油藏剩余油高度分散,主体部位水淹程度高,油藏开发突出,稳产难度大,为改善水驱效果,在该块实施不稳定注水试验,取得一定效果,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油田在高含水期采油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剩余油分布类型,并从储层精细研究以及高含水期挖潜的具体措施两方面分析了如何在高含水期进行油藏剩余油挖潜工作,从而为各个油田的石油开采工作提供参考,以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0.
大多数油田经过多年的高速开发使地下资源的丰度逐年变差,剩余油分布十分零散,油藏描述困难大,找到这部分剩余油难度大,将其开发出来,难度更大;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短平快增产措施,进入特高含水阶段后,这样的措施几乎已经挖掘殆尽;主力油田普遍进入特高含水、原油产量递减阶段,稠油热采进入高轮次吞吐阶段,吞吐效果变差,高效措施减少,投入产出效果变差,高效产量所占比重有所降低。针对目前的开发形势,采用精细油藏描述和精细地层对比技术,搞清剩余油的空间分布,提高原油采收率,挖潜老区剩余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