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49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31篇
财政金融   2284篇
工业经济   495篇
计划管理   1816篇
经济学   1947篇
综合类   648篇
运输经济   94篇
旅游经济   8篇
贸易经济   1752篇
农业经济   552篇
经济概况   1732篇
信息产业经济   47篇
邮电经济   39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47篇
  2022年   268篇
  2021年   348篇
  2020年   285篇
  2019年   288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346篇
  2014年   756篇
  2013年   696篇
  2012年   824篇
  2011年   871篇
  2010年   701篇
  2009年   665篇
  2008年   836篇
  2007年   720篇
  2006年   545篇
  2005年   557篇
  2004年   344篇
  2003年   366篇
  2002年   312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对外开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同时,利用外资工作必须适应新变化,探索新路子,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更好地为广西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对上半年货币、证券、外汇、黄金及期货市场的监测分析表明,今年上半年开始实施的紧缩性宏观调控,不可避免地对金融市场产生了影响,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与下跌,也充分暴露了投资者对有关金融市场的信用危机.一方面要切实提高金融市场的监管水平,另一方面要以合理的机制帮助投资者形成市场理性预期,是当前促使中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两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环渤海经济圈内各城市之间相互联系不够紧密,生产要素流动不够顺畅,区域内产业结构雷同,缺乏合理的分工与布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缓慢,蕴藏的巨大潜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环渤海经济圈之所以“圈”不起来,主要原因还是区域的“核心”未能尽快形成,还没有建构起整个经济圈的巨大引力场。  相似文献   
5.
继铁道1月18日启动春运以后,23日我国公路、水路、民航也开始进入春运,标志着今年春运全面拉开帷幕。在40天时间内,预计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超过23.7亿人次,交通运输部门将迎来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潮。[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为充分应对入世挑战,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各家国有银行纷纷开展了管理机制上的改革,这些改革的目的在于强化自身的经营能力、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采用的手段包括深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管理扁平化、划分业务单元、强化激励约束机制改革等.这些改革对于促进国有银行经营理念的转变、完善管理体制、加快经营机制转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对各行战略业务单元制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成功的区域,往往也是城乡二元结构成功转换的区域.而在城乡二元结构转换中,资本要案是一个重要变量,要从财政和金融两个方面支持城乡结构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于洋 《集团经济研究》2007,(33):317-318
一、问题的提出 1993年以前,在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几乎完全分离,两种政策的协调几乎不存在.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别货币充当世界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具有内在的通货膨胀倾向。正是中心资本国通过大规模的游资输出转移金融泡沫,自己则相应输入实物资本,使得中心国家的宏观经济稳定与外缘国家的通货膨胀几乎成为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相似文献   
10.
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人才梯队,因此青年员工对于民营企业具有重要意义.适度的员工流动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是近年来青年员工尤其是职业适应期大学生流动过于频繁,提高了民营企业的用人成本.文章介绍了职业适应期的概念并分析导致职业适应期员工流失的主要原因,试探性地提出工作思路,为企业降低流失率及减少损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