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7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204篇
计划管理   109篇
经济学   13篇
综合类   23篇
贸易经济   31篇
农业经济   7篇
经济概况   18篇
  2025年   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韩城煤层气示范区测井资料和煤储层含气性分析测试资料,建立了含气量与自然伽马测井和密度测井数据的拟合关系,确定了基于测井资料的含气量评价模型,并对研究区煤层含气量进行了区域预测。结果表明:该示范区煤储层具有明显的"三高三低"特性;煤储层含气量与自然伽马和体积密度呈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2.
3.
煤层气勘探中地球物理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气的勘探对于优化能源结构、保障煤矿安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煤储层的方位各向异性和双相介质特征,方位AVO、转换横波法和AVO等地震勘探技术能够对煤层气富集区做出有效预测。测井技术具有方法种类多、分辨率高等特点,在煤层气储层识别和储层参数定量解释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开展地震技术和测井技术的综合利用是今后煤层气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前,薄储集层横向追综、对比的困难,在于薄互层结构的高频信息经地层吸收,采集和接收后变得很弱,甚至被强干扰掩没,从记录上很难对薄互层储集层作追踪对比。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复数域提高地震记录分辨率的处理方法,实际资料处理表明;它既提高了地震记录的分辨率又不降低其信噪比,是一种既经济又理想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方建中 《化工管理》2013,(12):62-63
面120区于2000年投入开发,总体上是一个浅层,中、高渗普通稠油Ⅱ类整装油藏。初期采用天然能量开采,采油速度和采出程度较低,2001年在该区沙四段进行了热采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后在沙四段、沙三中实施热采,热采效果较好。2001-2005在该区沙四段实施1-3论热采,初期取得成功,为面120区下步热采开发提供有力证据和可靠依据。对面120沙四段从2009年至今进行二次调整,将井距加密,由300m加密至150m,并采用水平井和热采开发,取得成功。本文将根据面120区进行的热采开发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热采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今年初,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事业部重庆分部专门致电四川物探公司,衷心感谢该公司为铁山坡构造提供优质的地震勘探成果,据此完钻的铁5井获得高产天然气流,发现了该区迄今为止最好的鲕滩储层。  相似文献   
7.
热河台油田已开发40多年,对该区的测井二次解释是进行精细油藏描述、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基础,在区块内岩心、录井、钻井、试油投产等资料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油气层测井识别图版和储层参数解释模型,提高油气层识别精度和储层参数解释精度,为油藏特征研究及开发方案编制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丰富的动静态资料也为测井二次解释参数的选取、油水层识别方法的选取提供了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8.
苏里格气田苏53区块是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丰度岩性气藏,目的层储层为河流相沉积,非均质性强,储层预测难度大,钻遇泥岩不可避免。长期以来在苏里格地区,水平段钻遇泥岩给钻井施工带来极大困难,调整缺乏方向性,甚至部分井因钻遇泥岩段过长而导致钻井失败,为解决这一问题,依据河流相沉积模式,野外露头考察认识,结合近60口水平井钻探资料,对所钻遇泥岩进行分类研究,总结归纳出各类型泥岩特点,最后针对钻遇的各类泥岩特点,做出轨迹准确调整。利用该研究成果,在苏53区块水平井钻井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提高了储层钻遇率,有力保障水平井钻井成功率,同时也为同类气藏水平井随钻地质导向提供了有利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片麻岩岩性特点和岩石孔缝发育形态,结合岩石力学分析,岩石成分化学反应和现代酸压理论,在现有施工设备能力和工作液的基础上改进形成了片麻岩储层改造工艺。特别是交联酸的使用、双流程液体分流大排量施工模式的应用和定点射流酸压工具的使用极大提高了片麻岩增产改造效果增加了片麻岩储层可动用储量的认识,促进了胜利油田储层改造工艺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油气勘探方法与技术日趋成熟。由于中国国土面积较大,地形结构难以统一,多种因素的作用使得地震频率在多个地区偏高。裂缝储层的地震探测和预测方法更适用于具有较高密度的缝洞储层。这样建立缝洞储层物理模型和研究数值模拟的相关分析就具有了更重要的意义,地震波的动力学参数对相应的缝洞储层运动学参数更为敏感,采用动力学参数对缝洞储层进行检测更有效、更科学。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地质、地震、测井等资料信息,排除多解性,确保裂缝储层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