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6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542篇
工业经济   70篇
计划管理   564篇
经济学   822篇
综合类   488篇
运输经济   76篇
旅游经济   22篇
贸易经济   438篇
农业经济   105篇
经济概况   461篇
  2025年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293篇
  2011年   378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职院校对学生实行分阶段开设职业指导课,全面、深入、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职业指导课程的构建应以实用性、针对性、阶段性、系统性为原则,职业指导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专业,了解社会,进而树立正确的择业、创业、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2.
为了获得更高水平开放,需要对标高水准国际经贸规则,更高水平开放的重要途径是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制度型开放。更高水平开放需适配高端涉外法治研究和运用人才,国际法治人才是适配涉外法治的高端人才。高端涉外法治研究和运用靠高端涉外法治人才来实现。我国高端涉外法治研究和运用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 学术研究供给与政府运用需求的供求关系有所失衡;学术研究水平与实务运用能力存在一定脱节;学术研究投入与实战效果产出似乎不成比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我国高端涉外法治研究和运用人才能力的培养: 定向扶持为政府涉外决策服务的高端涉外法治运用型智库人才;重点扶持为政府提供涉外法律服务的高端涉外法律工作者队伍;设计培养学以致用的涉外法治运用高端人才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内部审计面临的新问题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在这种条件下,怎样摆正内部审计的位置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则是需要解决的一个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文就目前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完善措施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冯飞  张晓 《特区经济》2006,(12):258-259
通过对延安市农业发展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实地调研,揭示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现状,提出“组织创新”是现阶段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经营制度创新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将K故障证实法推广于具有不可及节点的非线性网络的多故障诊断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故障检验和分析方法,通过诊断实例,说明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与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瑞姣 《南方经济》2006,4(11):79-88
本文剔除了上市公司中的相关多元化企业,以非多元化企业和不相关多元化企业为样本,区分了上市公司是否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和多元化上市公司具体选择多高的多元化程度两种情况.分别运用Logit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考察了股权分置对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和负债水平等因素后.股权分置对上市公司是否选择多元化经营以及对多元化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的选择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动态能力理论是企业能力研究学派在标准能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研究方向,强调了能力的动态性是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然而能力自身特有的模糊性、复杂性和隐性特点使得动态能力的内涵与构成一直处于一个“黑箱”状态。因此,通过对当前动态能力源起、概念以及实现途径等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从系统观和控制论的双重角度,揭示动态能力内涵及构成要素的黑箱所在,将有助于企业用动态能力的标准来对自身现有能力进行衡量和判断,以明确能力调整的方向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针对互联网创业服务特点,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信息系统成功模型构建新的理论模型,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以解释互联网创业服务平台用户持续使用意愿。通过模型分析发现,兼容性和线上线下互动通过知觉行为控制正向显著影响用户满意度和用户使用意愿,信息品质直接影响用户对互联网创业服务平台的使用意愿,而用户满意度在平台信息品质、系统品质、服务品质与使用意愿之间具有中介效应。基于此,提出完善互联网创业服务平台和提升用户使用意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为高校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提供了机会,而高校学生的创新行为又有益于推动我国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在分析众创模式下高校学生创新决策和创新行为演化的基础上,构建了创新需求者和高校学生创新行为演化博弈模型,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一步描述博弈双方的动态决策过程。仿真结果表明:高校学生创新行为与需求者参与度相互影响,如果只有一方选择纳什均衡策略,双方无法达到演化均衡状态;当需求者选择参与策略概率大于0.2,或高校学生创新成果被采用的几率大于0.5时,系统会最终达到演化均衡状态。最后,从高校学生与政府视角,提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杨娟  杨波 《技术经济》2023,42(7):52-64
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发展离不开适宜类型的金融支持。那么,我国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对其具有怎样的影响?本文从技术距离视角出发,通过构建熊彼特内生增长模型探究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对制造业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并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城市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当制造业企业远离技术前沿时,银行主导型金融对其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随着企业接近技术前沿,该作用将由正转负。相较于国有和抵押资产丰富的制造业企业,银行主导型金融对技术进步的负向作用在非国有和抵押资产匮乏企业中出现较早。机制检验表明,在远离技术前沿阶段,银行主导型金融能够激励制造业企业创新从而促进其技术进步,但在接近技术前沿后,银行主导型金融难以通过激励企业创新驱动其技术进步。研究结论对如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制造业之功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