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28篇 |
免费 | 296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65篇 |
工业经济 | 73篇 |
计划管理 | 473篇 |
经济学 | 588篇 |
综合类 | 498篇 |
运输经济 | 10篇 |
旅游经济 | 11篇 |
贸易经济 | 156篇 |
农业经济 | 364篇 |
经济概况 | 40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68篇 |
2020年 | 77篇 |
2019年 | 73篇 |
2018年 | 47篇 |
2017年 | 69篇 |
2016年 | 107篇 |
2015年 | 152篇 |
2014年 | 292篇 |
2013年 | 167篇 |
2012年 | 178篇 |
2011年 | 209篇 |
2010年 | 131篇 |
2009年 | 157篇 |
2008年 | 151篇 |
2007年 | 138篇 |
2006年 | 140篇 |
2005年 | 127篇 |
2004年 | 91篇 |
2003年 | 72篇 |
2002年 | 43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社区建设与城市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建设与城市化的关系不仅表现为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从其影响和互动看,二者又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城市化为社区建设提供契机、动力和示范作用;社区建设为城市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大大推动城市化进程和巩固城市化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想要协调各地区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的实现程度,统筹全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就有必要提倡优先带动落后,找出落后地区的短板,汲取领先地区的经验,最终共同实现同步目标。选取湖南省作为中部地区的代表,上海市、广东省作为东部地区的代表,对三地区2003年至2012年GDP与居民收入同步增长演进特征及制约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目的在于以东部地区的发展经验为参照,探究中部地区(以湖南省为代表)实现同步目标的制约因素,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4.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是个长期的必然的历史进程。英国、美国、日本和巴西在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过程中,工业化对农村劳动力产生强大拉力,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则对农村人口城市化产生推力,土地制度的变革、自由迁徙权利的确立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为农村人口城市化提供了前提和制度保障。中国现阶段正处在农村人口高速向城市转移的时期,需要充分借鉴其他各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5.
自三峡工程十几年来,经过多年的移民开发,重庆三峡库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由于库区城镇化发展滞后,特别是城镇化质量不高,库区仍然属于西部落后地区。城镇化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如何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是促进重庆三峡库区经济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阿马蒂亚·森的发展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少数民族城市化与少数民族实质性自由及民族发展的相互联系性。从实质性自由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城市化对于少数民族实质性自由扩展所具有的构建性意义,以及对于少数民族就业、教育、健康等方面可行能力的发展所起到的工具性作用;指出少数民族可行能力的缺乏是城市化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并讨论了扩展少数民族实质性自由以促进城市化进程的若干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从河北沿海地区的建设基点和发展规划出发,瞄准城镇化、现代产业体系和沿海开发开放的结合点,建立了一个综合性分析框架,提出了河北沿海地区实现双重演进的战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出现大量失地农民。农民失去土地又没有合适的就业机会,造成失业农民的增多,这不仅影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全国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同时也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此,本文从分析失业农民的原因出发,阐述解决失业农民问题的重要意义,提出将失业农民纳入城镇居民社会保障范围,建立"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失业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随着越南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南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但同时,农户土地被大量征用,相当数量的农民失去土地后处于无业、待业,生活得不到保障。为解决对失地农民就业的消极影响,提出政府应该采取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失地农民再就业能力、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等优惠政策,以及推动失地农民再就业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91—2011年的数据,使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方差分解等定量方法,从经验和动态角度分析了中国物流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之间的互动效应及中国物流业发展和城镇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物流业发展的增加及人口城镇化可能导致碳排放强度增长。第二,我国物流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之间存在长期持续的互动关系。低碳物流业的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反馈系统。第三,物流业发展对城镇化建设具有较强的持续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城镇化建设对物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低碳物流业的发展能够调配城镇功能,并降低对于环境的影响,但由于城镇化建设对于低碳物流业的促进作用较弱,仍可能对碳减排目标的实现构成重大威胁。为了能够应对减排的挑战,仍需要寻求低碳经济下城镇化发展的方案。 相似文献